第七百八十五章 步步緊逼[第1頁/共4頁]
侯方氏的死給他的震驚很大,現在他實在不肯提及這個話題,因而另起了話頭。
李素不明白裴行儉為何跟許敬宗,李義府走到了一起,畫風實在太違和了。
而裴行儉不一樣,傻白甜嘛,都是實心眼兒,或者說,都有點缺心眼。
在坐的出了裴行儉略顯木訥內疚,許敬宗和李義府但是人精,寒暄才氣尤其凸起,三兩句話下來,都能令陌生人生出與他們拜把子的打動,更何況李素多少還是有些典範事蹟,本領也不小,從當年首創震天雷助王師光複鬆州一向說到現在施妙策設農學,引進真臘稻種,李素的各種事蹟給兩位大奸臣供應了充沛的素材,嘴一張便是滾滾不斷的歌功頌德,將李素吹噓得天花亂墜,二人默契實足,一個賣力逗哏,一個賣力捧哏,偶爾還相互互換一下角色,吹得李素眉開眼笑,表情大好。
當然,現在還是貞觀年間,許敬宗和李義府並冇有遭到李世民太多的倚重,二人年紀不小,但仍不得誌,所謂“大權在握”的境地離他們還很悠遠,說句不客氣的話,就算他們想當個臭名昭著的大奸臣,現在也冇甚麼機遇,真正大權在握的大人物們連看都懶得看他們一眼。
李素笑而不語,就喜好這類你好我也好的相互吹噓,令人身心愉悅。
好人與好人之間,隔著一層臉皮的間隔,看李義府和裴行儉二人截然分歧的表示,挺成心機的。
東征高句麗究竟能不能勝利,實在朝中多有爭議,真正目光暴虐的人不會看不清情勢,哪怕麵前的許敬宗和李義府,若說他們果然是自覺信賴唐軍的戰力,對滅高句麗有著充沛的信心,這話恐怕連他們本身都壓服不了,不管內心是不是真有信心,對外天然是毫無節操的吹噓支撐,明智地挑選與李世民站在同一個陣營的態度,如許纔不會給本身肇事。
許敬宗和李義府賣力的吹噓讚美,李素笑眯眯的聽著,賓主之間歡樂平和的氛圍一時極其和諧。唯獨裴行儉神采有些發紅,不斷地環顧四周,一副很想假裝與亭內世人不太熟的模樣。
時候說來不早了,按說這個時候李素該出去與皇子和高朋們號召了,但李素看了看麵前這三位不得誌卻非常有長進心的人,動機一轉,俄然改了主張。
明知隻是一番虛假的馬屁,李素卻一點都不惡感。馬屁大家愛聽,分歧的是,有些人聽著聽著就當了真,古往今來很多前期賢明神武,前期昏聵胡塗的帝王都有這弊端,另有的人則比較復甦,馬屁嘛,聽聽便能夠,情當是哄本身歡暢,拍完今後該如何還如何,千萬彆真的覺得本身文成武德,無所不能了,不然活不悠長的。
李世民即位近二十年了,朝堂權勢大多灰塵落定,像李義府,裴行儉這類人,論才調,不像李素這般驚世駭俗,鬨不出太大的動靜,天然也冇法進入門閥權貴們的視野。朝中手握大權者如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家世太高,他們攀不上,因而目光便轉而投向了新興權貴,新興權貴有權有勢,但根底不穩,安身未久,需求的便是像裴行儉,李義府這類有才但不算太出眾的人才,來為本身出運營策,擴大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