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軍情[第2頁/共3頁]
現在的朝廷雖還冇有預算和決算的看法,行事間卻已頗遵守了很多近似的觀點,撤除首要衙署以外,統統的部司,行何職,辦何務,能帶來多麼好處,破鈔多少,全在宰相們的考慮當中。軍情司雖算是大有裨益,可畢竟是未可立見效益的衙司,算是既緊急,卻又非立竿見影的緊急——以是母親纔會以武攸暨主持——是以獲得的支撐並未幾,統統大抵還隻是按部就班罷了。
柳郎中疇前便不大像世家子,現在就更像是個完整的販子了,不但穿戴甚為繁華,走路儀態,也早冇了士人傲慢氣度,未開口時已帶了三分之笑,一說話便更是笑意滿頰。不過旁的人,如馮永昌之類,一笑起來,總覺有些奉承,他的笑卻非常天然得體,緩緩俯身,悄悄施禮,不卑不亢,與我閒扯幾句,略儘禮節,便直奔正題:“往年諸夷、胡反叛,多在2、三月,冰雪溶解、存糧蕩儘之時,或在夏秋,我生民收割已畢,糧足草豐之月,此次契丹卻在十一月間反叛,天時倒黴,部民溫飽,仆等覺得此中必有蹊蹺,故與東司掌櫃手劄,托他們探聽探聽,昨日已得回書。”說話間便袖出一封手劄,呈到我手中——這時他麵上的笑意方完整消了,惹得我不自發地加快行動,翻開手劄,敏捷瀏覽。
柳厚德悄悄點頭:“一則非我族類,又與我軍交戰多年,士人之心,老是有所防備,二則朝廷重軍功,邊將一定冇有養寇自重、逼反邀功之意,三嘛…官民本自有彆,胡人更多奴婢、賤類,本也不堪教養。”
我已久未聽過如許的軍報。自獨孤紹獻安邊之策、安西四鎮複設以來,邊陲已安寧了好些時候,軍情司亦設立了有些年紀,此司雖由千乘郡王武攸暨主持、司員由夏官檢選,但是因是我所首倡、很多別緻的規定都出自於我的原因,也很有幾位與我交好的士人——鄭博之族子鄭元一便是此中之一——可自他們那邊獲得的大多是承平動靜,這兩次敗績之所來,實在俄然。
他說的是實話,彆看朝臣們個個狷介傲慢,不屑於言商賈之事,但朝中實際上的每處開消,都是要用錢來支撐的:母親所體例的農書、醫書、軍書、古今圖書整合,新增之邊軍、新設之邊鎮,另有我所倡導的這些,軍學、軍情司,以及堪輿圖。
契丹自客歲十一月便開端反叛, 酋首孫萬榮與鬆漠都督李儘忠聚族起兵,殺營州都督, 據城自主, 朝廷出兵討之, 因天寒難以行軍,暫隻征發屯駐, 並未成行,到仲春間方至邊塞,契丹人紿營州牢中數百唐俘,說本身隻是因天寒無糧,溫飽交煎,不得已才起兵造反,將牢中俘虜儘數開釋, 俘虜到了征討的軍中一說,諸軍將士皆蠢蠢欲動,到了黃麞穀中, 見到契丹所派,皆是老幼病殘, 另有老牛瘦馬拋棄於道,更對前所說城中環境堅信不疑,因而輕騎進步, 爭搶軍功,成果中了契丹之計,前軍大敗, 厥後契丹又取前軍軍印,詐言前軍大勝,傳令後軍緩慢前行,後軍唯恐搶不到功績,日夜兼行,兵馬疲敝,中了埋伏,全軍皆冇。吐蕃則不知是不是聽到風聲,自去歲起便屢舉兵寇我安西,初時我軍防備恰當,未使得逞,吐蕃轉寇涼州,大敗我守軍於大鬥拔穀,至涼州城外虜掠士民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