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姑獲鳥之夏(二)[第1頁/共3頁]
庚子年,八國聯軍突破北京,慈禧太後流亡到西安,甚麼大明宮、含元殿、興慶宮、曲江池蕩然無存,隻見玄奘譯經的大雁塔。齊遠山與安娜在城裡住了一夜,在北院門吃了回民的羊肉泡饃,次日便出了西安城牆。
馬隊上馬,工兵安營紮寨,穿過這片血氣沖天亂蠅飛舞的法場,顛末神道兩邊的石馬、駝馬、翁仲。但見那石馬雕鏤有翅膀,安娜想起女兒出世前夕的夢,從戈壁月光下插翅飛來的小鎮墓獸。
無字碑首刻八條螭龍,動靜適宜,鱗甲光鮮,錯落纏繞。石碑兩側有升龍線刻。碑座陽麵,線刻獅馬相鬥圖,屈蹄昂首之馬,舉頭威武之獅――獅與馬,歐洲常用的族徽。
無字碑,不著一字。到底是功過留待先人評說?還是武則天自發功德赫赫,已非任何筆墨所能言儘?
軍閥圈定的聯絡處,並不在縣城以內,倒是在城北的乾陵。
人說一將功成萬骨枯,一碑功成也是萬骨枯。
馬隊與工兵穿過兩座山丘之間,踏上筆挺的南北向神道。安娜和九色剛在白鹿原祭拜過唐朝小皇子,現在又來看他的爺爺奶奶了。八月隆冬,從上海到陝西,兩千多裡路,從二十世紀走到一千二百年前的唐朝,不虛此行。
字兒寫得歪歪扭扭,一看就是冇讀過幾年書,歐陽安娜啞然發笑。無字碑上本來有字,但並非唐朝人所寫,而是後代的文人騷人與販夫走狗來刷存在感的,想讓本身的名字刻在武則天的記念碑上,本意是想流芳百世,卻一不留意遺臭萬年了。
齊遠山想起秦北洋口中的乾陵奧妙,傳說中的鎮墓天子以及無儘寶藏,就埋在麵前這座巨大無朋的陵墓下?
“我們心想這回出來乾活,總不能白手而會吧?便又挖了乾陵四周的幾個墓。唐朝的帝王陵四周啊,必然有給天子老兒陪葬的王公大臣與皇親國戚。我們在一個月內,翻了周遭二十裡內的百十來座墓。有的冇能挖到墓道口,有的早就被盜了,另有的是哄人的空塚。真正挖出寶貝的,也就十來個墓吧。”
“七月的雹子,砸得我們頭破血流,咋們的大哥當場被砸碎腦袋。”說話的盜墓賊不過二十來歲,死光臨頭卻無所謂,大抵這行業就是高風險,早已做慣了逃亡徒,“但我們不信邪,比及冰雹疇昔,又挖了一整宿,才取出個碗口大的洞眼。俄然,地下響起霹雷隆的聲音。再一昂首,我們當中幾小我就冇了,泥土裡隻留下一灘水,我們嚇得轉頭就跑了。”
武則天在無字碑裡埋冇的天書?唯獨向名為九色的小女孩開啟?女兒伸出小手,唆使媽媽去看看。安娜吃力地踮起腳尖,終究看清此中一行字――
齊遠山並不怯場,他是經曆過疆場殛斃的男人,親眼目睹幾十名盜墓賊被亂槍打死,鮮血橫流在唐朝無頭石像麵前。為了確保冇有倖存者,兵士們再用刺刀戳入屍身後背心,纔將死人拖走,扔到奶頭山背後的亂葬崗,算是給女皇武則天殉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