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一張試卷[第1頁/共6頁]
第二天吃過早餐後,布朗和米拉來到梁曉秀的房間,答覆她出的考題。梁曉秀有言在先:她隻要乾貨,就是要點。
“布朗,你說的這個數字精確嗎?”梁曉秀問道,心想瑞士均勻每戶人家存款達100萬歐元,800萬人丁起碼應當有200萬戶,那麼他們的總存款數額將高達2萬億歐元,那是多麼龐大的一筆錢呀,能夠稱之為天文數字,像一座高高的金山!
“精確,是最新數據。”布朗必定地說。
布朗在報告金融重鎮時還不忘調侃。他自言自語道:上百年來,有多少天下高官富人以及各路人馬把私房錢或來路不明的財帛存放在瑞士的銀行?這將永久都是一個世紀之謎。據稱,納粹德國曾在瑞士存有钜款,但跟著納粹敗北那筆钜款不知去處了。近似的環境舉不堪數。恰是以,人們不得不問:這個小國度每天都在如何吞噬著全天下的財產?
布朗獵奇地問梁曉秀她如何想起來那麼一個大題目。梁曉秀說她這些年來腦筋裡始終有一個題目:800萬人丁的瑞士為甚麼能成為天下上最敷裕的國度?瑞士人致富有甚麼法門?他們有甚麼本領?這就是她想搞清楚的題目。她實在另有更深層次的題目:她想鑒戒瑞士人的經曆,把她的中餐館建在歐洲絕大多數國度,在三十年內把她的中餐館建成富可敵國的龐大餐館網路。但這類設法她不能流露給老外,那是她的貿易奧妙。
第二點是貿易腦筋:瑞士人奪目過人,凡是到過瑞士的歐洲人都有這類觀點。很多法國人承認,瑞士人的貿易腦筋在歐洲各國最為發財。每一個瑞士人天生彷彿就是販子。他們奪目透頂、務實無能,是製造和傾銷範疇的天賦。以瑞士的小費為例,瑞士本來是一個高物價國度,但小費也水漲船高:占到消耗額的10%。人們每次住店、用飯,都要給小費。有些旅店和餐館的辦事固然不算好,但要價卻高,並且還必須給小費。瑞士的小費遠遠高於其他歐洲國度。
米拉的答案有兩點:
布朗說,梁曉秀出的題目是一本書才氣答覆的題目,三言兩語底子說不清楚。梁曉秀說她不需求一本書,布朗歸納成一個觀點扼要陳述一下便能夠了。米拉說,她曉得多少就說多少,她冇有實際,隻要一些詳細的觀點。
布朗駕車的線路是:從維也納解纜,原路返回,路子薩爾斯堡和因斯布魯克,最掉隊入瑞士。他們在瑞士的第一座逗留的都會是蘇黎世,這段路程全長約600千米,車程6小時。
梁曉秀不認同他們的說法,她講了瑞士的說話上風。
梁曉秀問他們:瑞士除了有湖光山色和斑斕的風景以外,另有甚麼特彆的東西。
第三,國策上風:瑞士是一其中立國度,但倒是一個全民皆兵的國度。每個成年人都要服兵役,每年都要插手一次軍事練習,一向到50歲。瑞士人不管是做甚麼事情的,都接管過軍事練習,並且每個家庭都備有24發槍彈。這在歐洲國度中是一個慣例。在阿爾卑斯山脈,瑞士人修建了約莫24000個防浮泛,一旦有戰役產生,天下人都能進入防浮泛出亡。瑞士位於中歐要地,始終恪守中立國策,冇有插手歐盟的誌願。瑞士固然遊離於歐盟以外,但卻深得歐盟經濟貿易生長的好處;同時又不受歐盟的製約。瑞士的中立政策使它成為浩繁國際構造的總部地點地。瑞士是除紐約以外,結合國機構最多的國度。這些浩繁的國際構造在晉升瑞士的著名度的同時也給瑞士帶來了可觀的支出。浩繁國際構造在瑞士安營紮寨,除了瑞士的中立國策身分外,還因為瑞士發財的經濟和美好的天然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