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中國十大禁燬小說文庫 - 第90章 樵史演義(27)

第90章 樵史演義(27)[第1頁/共6頁]

阮大铖又提及左光先曾提到否,馬士英道:“前批委刑部郎中申繼揆嚴提,不知何故,還未提到。”阮大铖道:“如此看起來,申郎中必然也是東林了。如何不處他?”馬士英道:“緩提了一個犯人,不便重處。明日批到部裡,把申繼揆罰俸三月罷了。”

當時隻要總兵黃斌卿,號虎臣,是福建鎮海衛人,乃尚書黃道週近族,世篤忠貞,文武並濟。馬士英卻聽了阮大铖的言語,不肯用為列鎮,升他為征蠻大將軍,總鎮廣西。大家都道:“用人之際,為何把一員虎將反調開去?”哪知馬士英忌才,阮大铖又與東林不睦,天然怕用黃道周的侄兒獨當一麵了。

說了一番,擺上酒點來吃。正吃得熱烈,阮大铖俄然提及徐汧、魏學濂,馬士英道:“他兩個名譽素著,何況一個補官,一個在家,難把投清做題目,去措置他。”阮大铖道:“徐汧不在京,可曾補官?”張捷道:“昨已有本,補了少詹事了。”阮大铖道:“待我上本攻他,不怕他不去。魏學濂既在嘉善,何不把流寇偽官做題目,提他來京?就憑年閣台措置他了。”馬士英道:“明日傳今上旨意,差管班官吳一元,往嘉善去提他便了。”恰是:

話說朝中事體日壞一日。不但文武分歧心,大小官分歧誌,連那各鎮將、各文臣,也你爭我鬨,你忌我猜。及至敵來,冇人反對,百萬養兵,竟成紙虎。朝廷弄成銀子天下,閫外變成胡鬨乾坤,哪得江山仍舊,群眾樂業?

貪了紅蜻蜼,何期反喝熱。

莫說馬、阮在朝擅權誤國,再說選淑女的旨意已到杭州。寺人田壯國,著同了撫、按,行牌到嘉興。兵備道先期出示。轟動嘉興城表裡,喧吵嚷嚷,都說已經選了淑女程氏,現在真也要選繡女了。有女兒的人家,哪一個不驚駭,哪一家不惶恐?連夜做媒人,尋半子。大族女子嫁於貧家兒子,斑斕女子嫁與醜惡兒郎。另有那十五六歲的閨女,媒人攛掇嫁了三四十歲的丈夫,哪管白頭之歎!幾日之間,弄得一個嘉興城落第國若狂,嫁的娶的日夜不斷,路報酬之擠塞。蘇人聞風效尤,亦是如此。其間錯配的不成勝記。厥後有很多笑話做出來,難以列舉。當時巴不得推了女兒出來,有人受領,就算是造化了。甚是縉紳大族人家,也是這般。愚民越覺得真,哪一個不繁忙碌去乾這件事件,豈不成歎!古人有一《繡女記》為證:

馬閣老雖是辭職,實在中藏掩人耳目之心。卻恐一朝失勢,被阮大铖挨身入閣,一時翻過臉來,本身反被所算,身家不保。故此冒充辭職,實非本心。況兼受那文武官起用、超補的賄賂,不止百十萬了,難於藏貯。遂委了掌班堂候官吳一元、掌家王來蘇,商討傾大銀之事。乃喚銀匠到家,每五百兩要傾一錠。比方五十兩的元寶,十個併成一個;五兩的小錠,百個湊成一個。他的算計,不過為銀子大了,又不占地點,又冇人敢偷。誰知被吳一元、王來蘇串同銀匠作弊,每一大錠中間,或銅或鐵,倒有一百兩。先將銀子澆了一殼,然後或銅或鐵,放在中間。再澆上去,一模天生,再看不出。何況明知此銀是藏貯的,又不是要用的,怎得出醜?隻是元寶大了,極是難傾。打了大鐵鑊,架起大爐灶,十個銀匠每日隻傾得四個。足足傾了一個月,隻傾得一百個大元寶,共重五萬兩。他兩人倒先去了一萬。工價又多,厥後鑿用又難。這纔是賊摸笑麵前花。當時有一癡公子,探聽用八成銀最有便宜。亦將元寶一個,叮嚀家人們,要傾來利用。家人素知其呆,乃將四十兩與之。公子見其少而訝之,家人曰:“五八得四十,此通算也。”公子緩緩曰:“如此說,反覺便宜未幾了。”不料本日馬士英,亦犯此症,有詩為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