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9:另一支‘北洋’艦隊[第1頁/共4頁]
“司令,這裡風大,您還是出來吧。”副艦長劉洪扶著雕欄站在艦橋上,看著正在望著遠處發楞的鄧浩洪勸說道。
鄧浩洪點了點頭,收回了心中亂飛的思路,在進入批示艙的那一刻,鄧浩洪俄然間想到了一件事情,他在想,當年他父親出征的時候,表情是不是跟他現在一樣?
而在這些工程師的帶領下,一些本地地區有造船技術的工匠也是敏捷的把握了製作兵艦的技術,並且越來越諳練。
帝國皇家水兵第一艦隊,也是目前全部水兵當中氣力最為微弱兒的一支艦隊,其具有從美國采辦而來的此中一艘恐懼級戰列艦,其他的戰艦也更是占有了一半,約莫十一艘。厥後第二艦隊又分出了第三艦隊,而本來與第一艦隊持平的第二艦隊,則刹時縮減了一倍的範圍,不過因為有一艘恐懼級戰列艦在,以是第二艦隊還是排行第二。
此次作戰軍部但是尤其正視,能夠說,這是一場事關國運的戰役,固然他們在戰艦方麵有著必然的上風,但是在作戰經曆方麵卻還是不如日本水兵,而艦隊中那些有作戰經曆的將領實在也並未幾,以是,作為少有的甲午海戰參戰將領的帝國水兵副司令薩鎮冰此番也是親身坐鎮批示,不過薩鎮冰卻持續了旗艦的低調氣勢,他挑選了一艘體積小,速率快的擯除艦作為旗艦。
起首否定這一發起的是軍部高層,因為他們擔憂這第一艘國產戰列艦在質量或者機能方麵會呈現缺漏,如果以天子名字定名的戰艦在海戰中被擊沉,那麼對於全部帝國的打擊但是龐大的。
固然很奇葩,但是卻更能夠包管總司令部的安然。
固然名字不異,也表示了中華帝國對當年的那一幕耿耿於懷,但分歧的是,當年的致遠艦隻不過是一艘排水量兩千多噸的小戰艦,而現在的致遠級戰列艦,倒是排水量達兩萬三千噸的龐大戰列艦,滿載更是達到了兩萬七千噸,並且保持了18.8節的最大戰役航速。
厥後天子本人也是直接正麵反對,並且反對了這一發起,並且為接下來的戰艦規定了新的名字,目前正在製造的這一級戰列艦,被定名為致遠級,旗下兩艘戰列艦彆離被定名為鄧世昌艦,另一艘被定名為劉步蟾艦。
王思銳固然不懂造船,但是卻也曉得後代美國的造船體例,現現在的帝國造船廠,恰是采取了分段製造的體例,以是,現現在的中華帝國,也能夠做到一年製作一支艦隊,並且還正在培養著大量的人才,今後這個速率會越來越快。
而中華帝國方麵此次則是會聚了四十多艘大小戰艦,此中四艘恐懼級戰列艦,十三艘重巡艦,十七艘擯除艦以及九艘保護艦,彆的另有五艘兩萬噸級的補給艦。
而中華帝國的上風則在於,他們已經把握了日本水兵的靜態,如果他們不臨時變動打算,那麼便能夠守株待兔的抓到日本水兵結合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