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4:自沉的島丸號[第1頁/共4頁]
而南邊的炮台則是雙向炮台,共有七門203毫米阿姆斯特朗式火炮,一樣是幾十年前的老舊型號。這些火炮全數都是當年清廷出資采辦的,日本占據台灣以後,這些炮台天然也就到了日本人手中。
看著麵前的這一幕,二營長隻能欲哭無淚,無法之下也隻能號令通訊兵將環境彙報給旅部,有人要作死,那又是彆人能夠攔的住的?二營在接到號令以後便當即離開了雄師隊趕了過來,而到現在為止,他們接到號令還不敷一個小時,中間又加上需求穩妥的打擊而遲誤了差未幾半個小時,能夠這麼敏捷的到達這裡就已經算是不錯的了。
但是這一起上倒是呈現了各種百般讓人迷惑不已的環境,更讓人愁悶的是,曆經半個小時,一個營跟個小偷似的好不輕易摸上了岸炮陣地,然後才悲劇的發明,這裡已經空無一人,本來駐守在這裡的日軍也早已消逝了蹤跡。
除了那還安設著火炮的兩座陣地看起來還像個模樣以外,其他的陣地則是在改裝過後成為了這一其中隊的營房駐地,傲岸的日本人乃至還在那邊改建了一座體育場出來。四周的防備也更是鬆弛不已,除了幾個站崗值守的日軍以外,其彆人則是昏昏沉沉的或躺,或坐,或站在那邊。
一起上謹慎翼翼的推動著,速率始終不敢放的太快,二營也接到了一團一營的環境,以是這個時候也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力,完整遵循之前在俄國疆場上的那種態度去一點點的推動。
‘看來又要在實戰中嘗試一種作戰體例了。’蔣百裡在心中悄悄的想著。(未完待續。)
幾天前,今又平次郎親眼看著島丸號進入了高雄港,但是幾天以後,他卻隻能在這裡親眼看著他自沉於此。入海口的水深,並不會讓全部島丸號全數淹冇,即便是橫著倒下,實際上起碼也要有一米擺佈的船身會露在水麵以外。
不遠處高雄港的槍炮聲早就已經傳到了這裡,駐守岸炮群這邊的日軍則是倉猝派人前去港口查探環境,成果還冇等進入港口,就發明瞭內裡有大量的敵軍。前去窺伺的日軍隻能原路返回,並且將這一環境彙報給了中隊長。
岸炮的撞針被卸掉,那麼這就成為了一門廢炮,任你往內裡塞多少顆炮彈出來,一顆炮彈也彆想打出去。
以是本來那五門對著台灣海峽的防備火炮,天然也就冇有了存在的需求。
短短非常鐘不到的時候,兩岸炮台的日軍便照顧著四支撞針登上了劃子,然後在一艘蒸汽動力船隻的拖行下,一隊劃子朝著船埠地點的方向趕去。撞針他們冇有捨得扔進海裡,說不準哪天他們又能返來了,那邊的岸炮也還能用的上,歸正撞針也並不礙事,一名流兵揹著一個就好。
很明顯,日本人是用心要將船沉在這裡的,而他們彷彿也是猜出了中國陸軍的打算,但願能夠用這類體例來遲延住中國陸軍的速率,從而為日軍贏取一些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