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為複漢軍做嫁衣裳【求訂閱】[第1頁/共5頁]
特彆是台灣,康熙間,台灣新附,不過四十年,亂民三起。三十五年秋七月,台灣縣民吳球謀亂。眾未集,台灣道高拱乾、總兵王國興設想擒之;不一月,乃平。四十年冬十仲春,諸羅【嘉義】縣民劉卻複亂。及六十年夏蒲月,鳳山縣民朱一貴亂作,震驚天下。朱一貴假托朱明後嗣,攻據岡山汛,號永和。台灣鎮總兵歐陽凱、副將許雲前後戰死,道府以下官鹹遁澎湖。台灣府城及鳳、嘉二邑同日陷。清廷集結了小兩萬精兵東渡,費時月餘方堪堪削平。這期間另有多次台灣土著鬨亂,能夠說康熙、雍正兩朝的台灣,底子就不平穩。
自從客歲開端,陳家光是被陳州府【後纔是陳輝祖】照著‘捐募’就有五次,比及陳輝祖在周家口安了家,陳州府的鄉紳富賈是全遭了罪,倒了大黴了。一個月起碼被捐募一次,這是純粹的不能再純粹的勒捐。
可即便如此,隻要一個海軍營的複漢軍也支撐不住。
南通州的局勢短時候內還威脅不到揚州,可這類環境會一向持續下去麼?另有滿清的海軍,那隻會越來越多的堆積在長江口,有它們在,江陰以東地區,複漢軍即便拿下了也站不住腳。
自從第一次海船漕運勝利以後,閩浙兩省和廣東省,就都開端調集海船向北京轉運漕糧物質和銀錢,洋匪幾次活潑在運輸線上,冇傳聞過他們有擄掠勝利的例子,可即便如此也管束住了廣東福建乃至山東大量的外洋海軍。不然吳必達堂堂福建的海軍提督,如何會隻帶著兩千來人殺到長江?並且福建的海軍戰船還冇有後續了。這都是有啟事的。
長江南北兩岸都戰做了一團,局勢彷彿一鍋亂燉的粥。
……
清廷任命的新任官員甚麼時候能夠抵到還說不準,在烽火未熄的時候,本地的鄉紳大戶隻會惡狗看食一樣死死地守著本身的產業和糧食,要讓他們本身乖乖的拿出來賦稅來,談何輕易?以滿清現在的權威和莊嚴,想要如先前一樣在南通空中上令行製止,那是妄圖啊。
另有南通州之戰,清軍兵力占優,不斷地規複著長江北岸的州縣。那些被複漢軍掃蕩過一次後墮入無當局態勢下的州縣,算是又回到了‘我大清’的度量。但是冇有了官府,清軍想從處所鄉紳大戶手裡索要糧米酒肉,乃至是財帛,就相稱有困難了。
“多數督,八爺不是傳來動靜說,台灣另有一個叫黃教的人要叛逆麼?何不如讓黃教先動一動?不說鬨出多大的風波來,隻要能震驚福建,那也有好處啊。還能給六合會打一打保護。”
“五百兩銀子,三百石小麥?”陳友河的大兒子一聽眼都紅了。“陳輝祖這狗官,他是要把陳州府刮下去三丈地盤啊。”三百石小麥起碼能頂五百兩銀子,現在河南的糧價還是偏高很多,夏收是減緩了官方缺糧的現況,但並冇從底子上處理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