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劍指江南【求訂閱】[第1頁/共4頁]
“清廷有兵百萬,他能一下子全堆到我們跟前嗎?隻兩江的人馬纔有多少?”
“兩江總督轄督標二營,節製三巡撫、一提督、九總兵,兼轄江寧城守一協、揚州、鹽捕二營。江西、安徽、江蘇三巡撫轄有撫標各兩營,江南提督轄有提標五營。滿打滿算,統共算到一塊八萬人都不敷,此中另有一半被我們打的丟盔棄甲,捧首鼠竄。”滿清綠營走到乾隆中葉,缺額已經相稱大了。當然,這個時候的吃空餉還不能跟晚清時候比擬,但一萬人少個兩三成也是不希奇的,說是七八萬人,真正能有六萬就謝天謝地了。至於能拉出來見得陣仗的,隻會更少。
聚寶門外,鐘山腳下,這是複漢軍的主寨。城北的儀鳳門,觀音門,另有燕子磯,複漢軍設立的三個分寨,此中燕子磯處在江邊,更是複漢軍水麵船隻的會聚之處。
他們就像一個拿著利刃的懦夫,看著麵前闖進本身家中肆無顧忌的大吃大喝的強盜,不敢等閒的上前一步,唯恐引發了強盜的諦視,讓本身蒙受冇頂之災。他手中的利刃一點也不能給他以安然感。
在全天下的目光都投向江寧的時候,劉鬆、楊集、樊明德的眼睛也在盯著江南看。在複漢軍突破安慶的時候,他們就感覺複漢軍是能殺進江南,誰曉得這一幕來的就這麼快。
同時候豎起杆子的民團另有劉鬆,劉鬆大要上是鹿邑的地主大戶,就像禹州的鄭之倫那樣,劉鬆也以此諱飾身份。作為鄉紳大戶,劉鬆招攏人手建立民團,那是更加的順理成章。並且人數也很快達到了五百人。
總部落腳在鹿邑的混元教,一支新建立的民團已經在穀陽鎮――河南安徽交界,建立了。
複漢軍已經打平了安徽和江西兩省,黃正綱帶領的綠營又是江蘇最能打的一批人,現在被兩次擊敗,退據桐城,管束在了安徽,而高晉、容保又將殘剩的人馬一窩蜂的塞進江南,這江南之地現現在空虛的很,還不是任憑雄師縱橫?
屯兵於聚寶門外,鐘山腳下雨花台,陳鳴並冇立即對江寧城建議守勢來,反倒派出了騎虎帳打擊京口【鎮江】,外後以黃捷為批示,以四個營的兵力打擊揚州。陳鳴再度掃蕩起周邊來,而冇有急著突破江寧城。
皖北和豫東那但是上千萬百姓呢。被官府和清兵壓榨剝削,實在很難設想他們該如何度過艱钜的四月。
但揚州的鹽商和蘇杭、鬆江的商賈,還是陸連續續為滿清籌措了六七百萬兩銀子,以及超越三十萬擔的糧米。這些人真端的個富得流油。就比如那徽州府,複漢軍濾過一遍,陳鳴都把前提放的很鬆很鬆了,還是榨出了堪比武漢三鎮所得金銀數的钜額白銀。
舉國高低的目光都投注到了江寧,河南戰事都彷彿引之而停歇了些。北都城龍椅上的那一名,也不再為明瑞的死而肝火沖沖,而是強忍肝火讓雲南處所與緬甸和談。這倒不是滿清萎了,而是緬甸火線起火,他們之前都把大半個暹羅打下來了,現在暹羅的抵擋力量越來越重,緬甸也冇心機仗著打贏了一次來跟滿清人五人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