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一把戒尺,一次警告[第1頁/共4頁]
呂留良一係當初慘遭冇頂之災,嫡支被肅除個潔淨,但餘脈另有很多。沈國貞藉著複漢軍大起的勢頭,給陳鳴招募了老長幼少百人之多。這些人現在多已經有了出去。
等沈國貞的秘書回報,沈國貞之火線才保舉的大小官員,這才一個月都不敷就已經有四小我被拿下了,全都是貪汙索賄納賄。
複漢軍南下的軍隊已經完整攻取了金華、台州、衢州,吳熊光的團練在金華被幾近打零散了,但吳熊光還是不降,金華的知府鄭頲【ting】連同同知都乖乖的投降了。後者官聲不佳,被免了官職,前者還是被陳鳴放做金華知府。此人官聲並不壞,當然也不是彭忠瑞和監利骨頭都朽了的吳長軍那樣的‘彼蒼大老爺’。
沈國貞身前就是一個大冰盆,還還是擋不住他生出一頭明汗。
沈國貞的名譽跟袁枚冇得比,可他投複漢軍的早,但是他的頭上頂著呂留良的牌位,現在江南監察禦史的位置坐的倒也安穩。監察禦史本身就有擔當言論導向的職責,江南又是人文聚集之地,現在已經到了籌辦省報、府報的時候了,這一點就尤其的首要。
陳鳴大祭嶽王廟的時候,四奸像分開了嶽王廟一年時候後重新呈現在了本來的位置上。
能夠說沈國貞隻要今後不走錯路,沈家在江南之地是又立起來,並且比之當初不曉得光輝了多少倍。從陳鳴落腳的原杭州將軍府出來,沈國貞捧著一個長扁的錦盒,這裡頭是一把很淺顯很淺顯的竹戒尺。
袁枚在後代的名頭極大,但袁枚的名頭都是在文學上,隻以政治才氣,江右三大師裡陳鳴更看重趙翼,阿誰寫出‘江山代有秀士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的趙翼。隻是眼下的這位趙大文豪,還待在廣西老誠懇實的給滿清效力呢。
“吃一塹,長一智。這個經驗我要牢服膺住。你歸去了尋一個台座來,這把戒尺,就放在我那書房中。”
現在湖廣、豫西南、安徽、江西等地的鹽商,都已經趕到揚州了。等著陳敏的事情,可不但是上海的洋人。(未完待續。)
處所上的事情一抓一大把。另有這起了戰事,總有逃兵災的百姓,不管是如何的送回故鄉去都要安撫,給錢給糧,與之複漢軍緝獲的收益來看,那耗去的賦稅倒也未幾,但事情就是費事。
這一回,年已五十有四的袁枚不也乖乖的在錢塘恭候陳鳴麼?
陳鳴此次重新殺回杭州,就再也不籌辦分開了。得知嶽王廟跟前的四奸像空了,就在西湖邊立了爐子,當著滿杭州城百姓的麵,把緝獲自杭州滿城刀槍和火炮融了重鑄四奸像。
“殿下內心當然是有大人的。說句不好聽的話,大人是幾時投效的大漢?那是磨難與共的情分。漢王和殿下可都是出了名的懷舊的啊。”要不然張弛阿誰出身也能坐上軍部尚書?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