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朝鮮內附[第1頁/共4頁]
提及來大明已經有上百年冇有四周的國度或部族內附了,朝廷對於措置朝鮮內附也冇有甚麼經曆,不過幸虧中原王朝都有一個好風俗,那就是喜好把產生過的事情記錄下來,也就是史乘,汗青上外族內附的事情層出不窮,是以大明很輕易就從史冊上找到呼應的質料,然後參照一下對朝鮮內附做出呼應的對策。
不過比擬李東陽他們的思疑,正德倒是一臉打動的道:“李卿在外流浪多年,竟然還能心胸故國,打下偌大的國土竟然毫不躊躇的送給我大明,真有古之義士的遺風,實在是讓朕也為之打動,即如此,那朕也不好回絕你的美意,我大明就勉為其難同意朝鮮內附,彆的傳朕的旨意,封李安良為高麗侯,三世罔替!”
天下上向來都不貧乏勇於冒險的人,隻不過有些人一輩子都找不到冒險的機遇,現在周重策劃著將朝鮮內附,使得大明平白獲得一塊不小的地盤,並且這塊地盤上另有很多讓人眼饞的特產,再加上地價又便宜,因而大明海內的百姓漸漸的由開端時的動心,最後變成實際的行動,一群又一群的人開端向官府報備,然後在各地的官府將這些情願去朝鮮采辦地盤的人集合起來,一批又一批的運到威海衛、安東衛等本地的衛所,再乘船去了朝鮮。
聽到李安良竟然是個漢人,這讓李東陽等人都非常的驚奇,但是接下來李安良的話卻讓他們差點把鼻子給氣歪了,李東陽他們可都是在宦海上打滾多年的人精,底子不會信賴李安良僅僅是因為本身是漢人,就把好不輕易打下來的朝鮮歸併到大明的大話。
除了上麵這些被地盤吸引到朝鮮的淺顯百姓,彆的另有一批人非常主動的衝向朝鮮,這批人就是大明海內的販子,之前周重給正德上了一道奏摺,奏摺中提到為了儘快讓大明節製住朝鮮這塊地盤,當靠低價賣地吸引百姓的速率實在太慢了,必必要引進彆的一批人,而這批人就是那些貪婪的大明販子。
不過就算是如許,正德還是下了道聖旨,那就是有鑒於朝鮮方纔顛末一場戰亂,海內各種物質都非常緊缺,從大明運輸又有些不便利,因而正德決定遷徙一部分朝鮮百姓進入大明的遼東地區,同時為了規複朝鮮的經濟,將對朝鮮的地盤低價發賣,凡是大明的子民,皆能夠低價采辦。實在說白了,這道聖旨就是成心遷徙朝鮮的百姓分離到大明的遼東各地,然後再用大明的百姓充分朝鮮的地盤,以此來安定大明對朝鮮的統治。
為了吸引這些販子進入朝鮮,周重向正德建議,開放朝鮮各地的采礦、冶煉等行業,在答應私家采礦冶煉的同時,也降落了采礦冶煉業的稅收,這對於大明泛博的礦業販子來講,絕對是一件天大的功德,要曉得朝鮮半島的銅、鐵、金、銀等礦藏也是非常豐富,特彆是鐵礦和煤礦,儲量更是非常龐大,此中的利潤更是足以吸引無數的礦產販子進入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