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難熬的日子終於結束了[第1頁/共5頁]
等統統弄完,昂首一看,天都亮了。
第二題的題目是《百畝之糞》,出自《孟子》中“耕者之所獲,一夫百畝。百畝之糞,上農夫食九人。”也是大眾化的題目,看模樣,包應霞並不想同考生們難堪。
當初在成都插手院試的時候,吳節也冇寫這個大結。不過,當時是包應霞直接審卷,對這類大要文章也不如何在乎。何況,院試比起鄉試而言,也不那麼正規,主考官一句話就能決定一個測驗的秀才功名。
現在,就連簡簡樸單的一個“故”字,竟然將他給難住了。
士子們拿了照出簽列隊,順次到貢院大門將具名交給門官,出門回家。
鄉試考場則分歧,起首得各房考官初選,然後是主考副主考終選。到最後,另有專門的考覈監督官覈實,三個環節,任何一個環節出題目,你的舉人功名就得泡湯。
吳節一個激靈,也冇再抄稿子,又提起筆在草稿上寫了起來,在束股部分又加出來了一些東西。
起首,明朝的文章不限定字數,你想寫多少都能夠,隻要考卷夠用。清朝則分歧,由順治二年開端,即規定了八股文的字數,定為每篇不得過五百五十字。這當然是為了測驗需求,因當時測驗,分歧於當代高考時候,語文隻二小時。
“房師喜好甚麼文章,我天然是不曉得的,到現在,他姓甚名誰,都還是一個迷。不過,這篇文章本就是八股文典範,隻要格局甚麼的冇題目,房師又不是瞎子,不會看不出此中的好處。對了,格局,形製……我倒將這個題目給健忘了,幾乎變成大費事。”
……”
八股文字就是大要文章,對格局要求極嚴,斷斷草率不得。
考舍裡一團烏黑,伸手不見五指,耳朵隻“沙沙”的雨聲,間或幾聲壓抑的咳嗽。
下半句“葉公”二字,出自同篇第十六章。原章書雲:“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就連那死瘦子也作完了卷子,懨懨地坐在凳子上,依著牆壁,額頭上敷著濕棉巾,估計正在發熱。也不曉得他做得如何,但看他的氣色,灰敗到極處,估計是弄砸了。
隻等躺下睡覺,比及下中午在謄寫上去,然後交卷出場。
當時考秀才天不亮出場,入夜纔出來。舉人、進士測驗三場,每場頭天出場,第三天賦出來。時候較長,不限字數,才華大的隻要偶然候寫成洋洋數千字長文,那試官閱卷,就冇法看了。以是要限定字數,起碼下限,最多上限,均有規定。
想了半天,死活也決定不了。
這第二項特彆要緊,大結如果寫得好了,很輕易就中了房師、宗師的意。
又過了一陣,一聲炮響,終究到了收卷時候。就有收卷官過來將卷子收了,然後又有號官過來開了號門的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