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吳主孫休[第1頁/共3頁]
凝睇著長江北岸的蒼茫大地,孫休墮入了深思。
但是再富強的大樹也終有顛覆的一刻,落空了大帝孫權的蔭佑,江東大地立即墮入了風雨飄搖當中,權臣諸葛恪、孫峻、孫綝前後擅權,一次次無停止的宮廷之鬥,血雨腥風,不但令繼任天子的孫亮丟掉了性命,也使得吳國國力急劇地式微了下去。
但孫休卻不肯放棄,魏蜀兩國之戰墮入了膠著,這對吳國來講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遇,因而孫休不顧身材抱恙,率水軍從建業禦駕武昌,親身督戰。
不過隻是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夷陵之戰,吳蜀兩邊還是熟諳到了他們真正的敵手是曹魏,終究還是坐到了構和桌前,重新締結了盟約,吳蜀兩國的疆界便穩定下來。厥後幾十年的時候,與諸葛亮矢誌不移的北伐不異,東吳也嘗試著追求長江以北的儲存空間,與諸葛亮鐘情與隴西一樣,孫權對合肥亦是鍥而不捨,五次北伐,鋒芒都衝著合肥,但成果亦一樣是驚人的類似,五次撻伐,卻未得寸土,東吳的權勢一向被按捺在長江一帶。
在內政方麵大刀闊斧的鼎新同時,孫權也巴望著在軍事上有所衝破,吳國的現有邊境,那還得追溯到呂蒙做都督的期間,當年呂蒙白衣渡江,偷襲了荊州,不但斬獲了關羽的人頭,並且將劉備賴了十多年的荊州給奪了返來,第一次將東吳的國土從江東擴大到了荊襄。
孫綝一門五侯。朝政大權儘在其手,觀孫休唯唯諾諾,言聽計從,便愈發嬌縱放肆,擅權弄國,擅殺大臣。孫休忍無可忍,與張布、丁奉暗害,在臘祭之日籌辦脫手撤除孫綝。在臘祭宴會當天,孫綝因為此前聽到一些風聲,遂以身材不適為由回絕列席。孫休派出使者十餘人去請他赴宴。孫綝冇法在推委,隻得前去。行前孫綝與家中商定,在宴會過程中,家人可在府內放火,他就以這個藉口乘機返回。厥後,孫綝見府中火起,因而向孫休要求返回,孫休不準予。孫綝籌辦強行離席,丁奉、張布此時表示擺佈將孫綝捆綁起來。孫綝方纔覺悟,因而跪下叩首搖尾乞憐:“臣情願被放逐到交州贖罪。”孫休現在閃現出鐵血的一麵。嘲笑道:“卿當初為何不放逐滕胤、呂據,而卻將他們誅殺?”
但虎父豈有犬子。孫休再如何說也是孫權的兒子,骨子裡的王者之氣讓他不甘做漢獻帝之流,不過孫休為人極是聰明,曉得啞忍。朝上朝下,對孫綝極是恭敬,公開裡卻培蓄著本身的力量,重用張布、濮陽興,暗害撤除孫綝。
在這風尖浪口之上,琅琊天孫休被權臣孫綝推到了政治的前台,成為了吳國的第三任天子。孫綝自任丞相,權傾四野,底子就冇有把孫休放在眼裡,把他視做傀儡。
孫休啞忍已久,蓄勢而發,又豈會給仇敵任何翻身的機遇。因而孫綝被斬首,夷滅三族,其弟孫據、孫恩、孫闓、孫乾儘皆被正法,孫綝一門三百餘口無一倖免,但跟隨孫綝的五千部眾卻被孫休特赦。孫休用鐵血與懷柔的手腕雷厲流行地處理了東吳政權的危急,從而也穩固了本身的帝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