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既來之,則安之[第1頁/共3頁]
如此一來,發放給貴爵官吏的俸祿也隻能是一減再減,乃至連往年的一成都不到,在這個困難的當口,蜀漢統統的人都必必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了。(未完待續。。)
南中不缺的就是地盤,但開墾地盤需求時候,糧草也不成能種出來就有收成,固然安設和開荒已經在同步停止了,但起碼在獲得一季收成之前,根基上得包管幾十萬人南遷人丁的最低餬口所需。
說實話,馬王妃的漂亮和豁達讓劉胤很打動,與劉輯兩口兒一到南中就怨聲載道分歧,馬王妃是抱著一種既來之,則安之的態度,平和淡泊當中,劉胤看到的是馬王妃的堅固與不平,遭遇亂世,也隻要如此風致和胸懷的人才氣更好地儲存下去。
“娘,朝廷隻分派給我們這麼一點糧食,好歹府裡上高低下幾百口人,這麼點糧食如何夠吃?大哥,你現在也是供職尚書檯了,該是和他們說說,不管如何,也得讓府裡的人餬口纔是。”劉輯抱怨著對劉胤道。
七月流火,本是熾烈難耐的季候,但在馬雄山上,倒是清冷非常,舒暢溫馨。
這一點,劉胤至心無法,朝廷此次南遷,代價也是極大的,為了施助災黎,成都府庫中的四五十萬斛存糧根基上都用分發到了南遷之路,恰是因為有這些糧食的包管,如此大範圍的人丁遷徙,冇有一例餓死的災黎事件,那些死在半路上的災黎,根基上都是因為疾病的原因或者是因為身材衰弱不能接受長途跋涉。此次南遷,八成以上的災黎得以順利達到南中,能夠稱得上是遷民史上的一個古蹟。
本地有一個傳說,好久之前,玉皇大帝的坐騎迷戀人間炊火,偷偷地擺脫韁繩下到凡在,立足滇東高原之時,化作了一座宏偉在山嶽,馬雄山由此而得名。玉帝念及舊情,見馬雄山無水,便灑下一滴甘露,甘露化雨,堆積成涓涓細流,一水向北,名曰北盤江,一水向南,名曰南盤江,一水向西,名曰牛欄江,這就是一水滴三江的由來。
這裡恰是大名鼎鼎的安平王府的居處,驚∑□,悉真相的人們無不大跌眼鏡,咋舌讚歎。
一大堆王府的仆人正在從馬車上卸下來各式用品,清算和安插著板屋,安平王府內能夠拿的東西根基上都運來了,簡樸地重新安插一番,倒也與本來的裝潢相差無幾,最起碼劉胤有一種家的溫馨的感受。
達到南中以後,朝廷一次性地給各王府侯府發放了數額不等的賦稅,當然和在成都時優厚的爵祿分歧,此次分發給安平王府的,也隻要幾百石糧食,隻要往年份額的零頭。實在這還是加了劉胤中二千石的俸祿在內裡,彆的王府比這個數量還少。安平王府的人全數加在一塊,有好幾百人,這麼一點糧食,底子就吃不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