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最後的三國 - 第648章 陸抗之謀

第648章 陸抗之謀[第1頁/共3頁]

但幾十年的比武,兩邊都冇有體例何如到敵手半分,魏吳兩國的疆界,從魏國立國之時便如是存在,一向到魏國亡國,都未曾有所竄改。

但顛末蜀中這幾年大戰的磨礪,陸抗早已經不再是吳下阿蒙,蜀地多山,在同薑維鐘會的不竭較量當中,陸抗也逐步找到了山地作戰的訣竅,這也是陸抗在蜀地苦戰數年仍然還能緊緊地站穩腳根的原因,而昔日以水戰稱王的東吳軍隊在戰役的磨練當中,也有了脫胎換骨的竄改,陸抗出任上大將軍籌劃北伐諸事以來,用荊州的五萬守軍和江州永安的守軍停止了對調,那曾經鏖戰在蜀中的十萬精銳,現在都在陸抗的麾下。

與揚州都督石苞的平靜從若比擬,新到任的荊州都督司馬亮卻顯得有些慌亂。

因為司馬氏的江山是從曹魏手中奪過來的,曹魏之以是亡國,與曹氏家屬內部兄弟相爭有著莫大的乾係,從曹丕開端,就對兄弟曹植、曹彰等停止架空,乃至於曹睿以後,曹氏一門人才乾枯,也恰是因為如此,才讓司馬氏有機遇篡奪大權。

這也和吳軍的特性有關,吳軍善於水戰,就算是陸戰,也根基上喜幸虧靠近水邊的處所作戰,因為就算是陸戰得勝,也能夠很快地向後撤退,獲得水軍的援助,超越數百裡的蒼茫大彆山,這絕對不是吳軍的作戰氣勢。

淮南之地也早已不知經曆過多少次的烽火,曆任的揚州都督對吳國的打擊都麻痹了,歸恰是兵來將打,水來土掩,所幸壽春及合肥的城防常常補葺,從裡到外都堅毅非常。

因為地理身分的乾係,固然兩邊的交界連綿千裡,但爭奪的核心地區不過乎兩處,一處是荊州的襄陽,另一處是淮南的壽春,兩邊在這兩個地區長年地屯兵對峙,並曾不竭地發作過戰役。

吳軍還尚在百裡以外,司馬亮就已經是緊閉城門,嚴陣以待了。

注1:在汗青上吳國的確有剿襲弋陽的打算,孫皓想乘司馬炎篡位之時偷襲弋陽,問計於諸臣,陸凱等人擔憂晉國方纔兼併蜀國,國勢強大,吳國處於弱勢的一方,易守不易攻,故而勸諫孫皓放棄了這一個打算。(未完待續。)

如果換作武昌駐守著一支蜀**隊的話,信賴晉國在弋陽的防備品級就會進步,因為蜀軍的山地作戰才氣是令人望而生畏的,至於吳軍,晉人大抵味嗤之以鼻,這幫離了水就活不了的傢夥能有多大的作為。

司馬亮是司馬懿的第四子,司馬昭的異母弟,司馬昭即位以後,大封宗室,司馬亮被封為了扶風郡王。

前車之鑒司馬炎當然不會冷視,他即位以後,除了不敢重用司馬攸以外,大封宗室,不但是封王拜侯,司馬炎還重用宗室執掌大權,司馬亮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才代替了羊祜荊州都督的位子,鎮守襄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