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0章 怨聲載道[第1頁/共3頁]
諸葛恪對這個鐵血的彈壓手腕倒是非常的對勁,殛斃以後,公開敢站出來抱怨諸葛恪的人已經是絕跡了,至於背後是不是另有人敢持續群情,歸正諸葛恪已經是聽不見了,可如果一旦讓諸葛恪派出去緝查的人拿住,就會被當場正法,諸葛恪倒想看看,是他們的嘴賤,還是人頭首要?
諸葛恪耐久留駐江渚不回建業,可苦了那些官吏,他們隻能是一次次地來回於建業和江渚之間,大事小情都得奏明諸葛恪,由他來定奪,舟船勞累,苦不堪言,天然是抱怨之聲四起。
諸葛恪一聽言之有理,本身這幾年當上了太傅丞相輔政大臣,朝內裡眼紅的人比比皆是,都恨不得取諸葛恪而代之。此次諸葛恪兵敗以後,這些人蠢蠢欲動,固然冇有本色性的證據,但這些誹謗諸葛恪的流言傳出來,必定會這些人有著密切的乾係,隻是這些人出身王謝士家,職位崇貴,諸葛恪派去的人不得不斷止詳查下去。
朝廷召到回建業的聖旨是一道接著一道,名義是天子孫亮簽發的,但諸葛恪曉得,一個十幾歲的小屁孩曉得甚麼軍國大事,這背後必定是有人在竄唆著,以是孫亮纔會下旨來召他。
本來這座知名的小城一向以來都是籍籍知名的,但跟著諸葛恪移駐於此,尋陽驀地間成為了吳國僅次於建業和武昌的存在,畢竟太傅諸葛恪但是吳國的重臣,兼任著丞相、荊揚二州牧、都督中外諸軍事等職務,諸葛恪到那兒,那兒就是行政中間,吳國朝廷的公文奏章,雪片一樣地向尋陽湧來,前來拜見的官吏更是絡繹不斷。
以是諸葛恪是大為光火,暗底裡派人去調查這些謗言是誰傳出去的,然後大肆抓捕了一批人,上百人被處以極刑,斬首示眾,上千人被流配交州,不毛之地。
這些人的手腕和伎倆諸葛恪但是清楚的很,美滿是吃人不吐骨頭的,權力之爭,永久是充滿著爾虞我詐,一個不留意,很能夠就會掉入到了仇敵的陷井當中,萬劫不複。
諸葛恪也並不擔憂會激起民變,畢竟人永久是一種健忘的植物,隻要時間隔的久一些,人們天然會淡忘這些血腥舊事的,隻要諸葛恪找機遇對魏國再打上一兩個敗仗,那麼他在東吳,仍然是神一樣的存在。
尋陽是長江北岸的一座小城,隔江與柴桑相望,間隔武昌也僅僅隻要三百多裡的水路,朝夕可至。
諸葛恪服從了張約之計,冇回建業,反倒是稱病前去了尋陽,到那兒養病去了。
但新城之戰後,諸葛恪的名譽立即是一落千丈,人們彷彿都很快地健忘了東興之戰的勝利,而隻記得新城兵敗之過,諸葛恪也刹時從神壇上跌落了下來,成為吳人誹怨的工具。
再加上這一次諸葛恪出征魏國失利,勞命傷財,喪失慘痛,吳國也平增了很多的孀婦,天然讓民怨沸騰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