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求援[第1頁/共3頁]
這一次曹爽和司馬懿相互排擠,曹爽儘奪司馬懿的兵權,無疑對孫權是一個利好的動靜,也更加果斷了孫權的北伐之心。
對此王淩非常不平,頗多微詞。
魏立國以後,王淩任散騎常侍,後遷充州刺史。黃初三年,曹丕伐吳,洞口之戰中,王淩破吳將呂範,因功封宜城亭侯加建武將軍。太和二年,王淩伴同曹休出征,在夾石與吳軍遭受,魏軍得勝,王淩搏命突圍,使曹休得以撤退。
將帥反麵,無疑給了前來打擊的全琮一個機遇,全琮率軍起首攻打芍陂。芍陂是壽春南麵的一個湖泊,全琮率水陸兩路雄師北上,粉碎了魏軍在芍陂沿岸的屯田,斬殺了屯兵無數,王淩從壽春出兵,與全琮戰於芍陂。
丁謐當即反對,以為吳國進犯不過是癬疥之憂,底子就無需小題高文,單憑征東將軍王淩和揚州刺史孫禮,就足以擊退吳國的打擊了,又何需朝廷派兵前去。
曹叡的駕崩讓孫權再一次看到了機遇,而從潛入洛陽的細作那邊傳返來的動靜,更讓孫權是鎮靜不已,魏國輔政大臣曹爽和司馬懿的反麵,無疑讓孫權看到了一線的曙光。
直到曹叡駕崩曹芳即位曹爽掌權以後,王淩這才被加以重用,晉升為征東將軍兼都督揚州諸軍事,成為了東南戰區的一把手。
後轉任揚州刺史,幫手滿寵鎮守東南防地。
而都督的人選,蔣濟保舉的是司馬懿,畢竟在朝諸將當中,誰也冇有司馬懿的資格高,西拒蜀國,南退東吳,北征遼東,司馬懿是軍功赫赫,論經曆,無人可出其右。
蔣濟此舉清楚就是濟公假私,為了幫忙懷馬懿再掌兵權,曹爽又如何會上這個套呢?
曹叡駕崩的動靜傳到了江東,孫權的第一個反應天然是以為機遇到臨了,但是進軍需求的是籌辦,孫權那怕再心切,一時之間也冇法籌辦起充足的軍隊和糧草來,以是伐魏之事,隻能臨時遲延下來。
將相失和,這但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遇啊!
此次調派全琮打擊淮南,是孫權的第一步計謀安排,全琮做為先遣軍隊,最首要的感化是摸索一下魏國的反應,總之此次孫權所謀甚大,後續將還會有更大的行動。
這也是吳國最大的一次用兵範圍了,孫權率雄師十餘萬親征,除了一起主攻合肥新城以外,孫權還派出兩路人馬來管束魏軍,一起由陸遜、諸葛瑾率領一萬餘人進入江夏、沔口,進指襄陽;另一起由將軍孫韶、張承帶領進入淮河,直指廣陵、淮陰。
固然說屢戰屢敗,但孫權進取中原之心一向未死,隻是蜀國自從諸葛亮死了以後,休生養息,再無發兵的動機了,吳國這邊獨木難支,冇有合適的機遇,天然也不敢輕舉妄動。
王淩並非是司馬懿一係的人,本著仇敵的仇敵是朋友的原則,曹爽為了對抗司馬懿,天然要拉攏王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