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諸葛恪獻策[第2頁/共3頁]
諸葛亮在這個時候揭示出來的大聰明大策畫讓孫權也是佩服不已,常常暗自感喟,若得諸葛孔明,何愁天下不定。
魏國的看重是如何守住這座城池,吳國對安風則是覦覷多年,欲奪之而後快,此次吳國調派諸葛恪這支人馬打擊安風,就是對安風誌在必得。
諸葛恪一下子收編了四萬丹陽兵,即是使吳軍的戰役力在極短的時候內晉升了一個層次。
諸葛恪的呈現,無疑讓孫權是麵前一亮,他曾摸乾脆地讓諸葛恪去擔負節度,主管糧草輜重,但諸葛恪明顯分歧適這項職務,就連諸葛亮聞之都親身給陸遜寫信,稱諸葛恪脾氣疏漏,如此文書煩瑣的事情並分歧適。陸遜轉告了孫權,孫權才讓諸葛轉為了軍職,領兵征討丹陽山越。
固然說三國的這三位大佬真正立國的本錢不必然是丹陽兵,但他們起家征途中,卻都有著丹陽兵的影子,丹陽兵的勇猛善戰,可見一斑。
安風是魏安豐郡郡治地點,是魏國淮南防備體係當中較為首要的一座計謀重鎮,一向以來深受魏吳兩邊的看重。
既然大帝孫權有令,諸將莫敢不從,各自領命下去,各做安排。
江東固然英才豪傑倍出,但時過境遷,跟著周瑜、呂蒙、程普等人逝去,吳國也不成製止的呈現人才的斷檔,就連孫權一貫倚重的陸遜,也早已不複當年之勇,陸遜以後,何人能夠當之,這無疑是孫權思慮最多的一個題目。
諸葛恪安然隧道:“司馬懿老道不假,但此次他率兵救濟,總不至於看著城池淪陷而無動於衷吧。現在我軍同時進犯壽春、六安和弋陽,兵力分離,而敵手守備堅毅,故而難有停頓,臣建議,暫撤圍攻壽春、六安和弋陽之軍,儘力攻打安風。安風危急,必求救於司馬懿,而司馬懿也必揮軍渡河,以援救安風。魏軍自淮北渡河,必經飛魚浦,我軍可在飛魚浦設伏,趁魏軍半渡而擊之,焉能不堪?”
厥後因為荊州之事和關羽之死,吳蜀反目,兵戎相見,孫權腹背受敵,悔怨不己。厥後還是諸葛亮主動修好,吳蜀聯盟才得以保持。如果吳蜀持續反目標話,真正高興的人恐怕是曹丕了,孫權能不能坐穩江東,那還真是一個未知之數。
既然諸葛恪有這麼一個好的打算,孫權立即表示同意,命令遵此打算行事,將圍攻弋陽和壽春的軍隊臨時先撤下來,在安風津設下埋伏,單等吳軍中計,而安風方麵,諸葛恪則率軍由六安西進,強勢進犯,給司馬懿製造一股嚴峻的氛圍,逼著他快速南下,渡河救濟。
吳軍強於水軍而弱於步騎是天下皆知之事,此番俄然增加了四萬驍果悍勇的丹陽兵,無疑讓吳軍的陸戰才氣大大地進步了,正因為有這麼一支刁悍的生力軍,孫權才動了大肆北伐的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