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5章 幸不辱命[第1頁/共3頁]
桓範微微一笑道:“主公謬讚了,鄙人不過是略曉得一些粗淺天象之術,算不得甚麼神機奇謀,況乎夏秋之際,平常都會有暴雨山洪,鄙人不過是因勢利導,臨時借山洪一用,不誤軍機。”
如果冇有這場大雨,牽弘一個月的儘力很能夠就全白搭了,砍伐了堆集如山的木料,卻底子冇有機遇運出大山。
夏季黃河是要結冰的,但兗州和青州河段的冰層不太穩定,偶然厚偶然薄,厚的時候千軍萬馬亦可過也,薄的時候單人所行也有能夠掉入河中,司馬望還不就是死在黃河裡嗎?
當然如果因為時候倉促,籌辦不周的話,也隻能推早退來歲春季桃花汛過後,在夏季汛期到臨之前,也是一個不錯的挑選。
曹亮對桓範道:“現在木頭齊備,便能夠馬上完工,製作船隻和浮橋,依智囊之見,何時渡河最為得當?”
“稟主公,智囊正在渡口打撈木頭。”小吏恭恭敬敬地答覆道。
以是桓範給了曹亮渡河的兩個時候點,一個是本年初冬之時,黃河尚未冰封,夏季也是黃河的枯水期,這個時候渡河最為合格。
曹亮轉頭看到一眼,先登將軍馬隆正在其列,馬隆但是兵器方麵的改革家,機器製造方麵的妙手,曹亮便委派馬隆為監造使,督造船隻和浮橋,統統職員和工匠,都服從馬隆的調遣,統統的軍需物質,優先滿足於他。
從這方麵來講,桓範真得能夠稱得上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奇才,裴秀是自歎弗如。
裴秀亦道:“某常自誇精通地理,天下大山名川,無不曉得,今與智囊一比,始知本身不過是井底之蛙,智囊料事之準,我等佩服的是五體投地。”
而桓範早已在黎陽渡口派人設樁反對,將漂流到此的木頭打撈上來,悄悄鬆鬆的就完成了這一個看似艱钜的任務。
曹亮趕到渡口之時,打撈木頭的事情已經是鄰近序幕了,因為桓範早已命人在淇水口立下數十根木樁,大水流經此處時,並不受限,但那些漂流過來的木頭卻被木樁所阻,冇法持續下賤,桓範批示兵士將水裡的木頭拖登陸來,整齊堆放。
以是那怕是裴秀如許的地理專家,也不會想到操縱淇水來運輸木頭,其他的人,對地理更是一無所知,就連牽弘砍木之時,也隻看到了深壑萬丈,卻看不到山澗當中的那一溪清流,竟然能將數之不儘的木料運送到黎陽去。
淇水的山洪具偶然候短,來水快,水量大,說停即停的特性,以是真正留給幷州軍運木頭的時候,實在是很短很短的,隻要那麼兩三天的時候,但這稍縱即逝的機遇就讓桓範給抓住了,他讓牽弘在淇水河穀的兩側停止砍木,同時伐倒的木頭全數堆集在了山崖的邊上,比及山洪發作之時,桓範便命兵士將堆集起來的木頭一一拋到淇水當中,大天然就是最好的搬運工,淇河水位暴漲以後,裹挾著這些木頭逆流而下,浩浩大蕩地直奔黎陽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