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2章 糟得不能再糟的訊息[第1頁/共3頁]
單單一座浮橋,如果對付平常的職員來往,還是綽綽不足的,但現在諸葛誕需求三萬雄師回援壽春,就顯得有些擁堵了,畢竟浮橋的承載才氣是有限的,如果大量的軍隊一齊湧上來的話,浮橋必定是不堪重負,很輕易垮掉的。
但孫峻的行動還是慢了一步,諸葛誕對他是恨之入骨,又如何肯等閒地讓孫峻來去自如呢,在度過淮河以後,諸葛誕第一時候就派蔣班帶領一支三千人的馬隊敏捷地追殺了過來。
當然,吳軍現在最想粉碎的就是這座浮橋了,隻要他們能將這座浮橋給粉碎掉,便能夠截斷諸葛誕的歸路,可惜諸葛誕對這座淮河浮橋極其正視,不但派出重兵謹防死守,並且吳軍趕到淮河南岸的時候,一多量的淮南軍已經度過了淮河,以是想要粉碎浮橋,幾近成為了一種期望。
如果冇法霸占壽春城,那麼他在淮河南岸的阻擊就冇有任何的意義了,以是,經太長久的考慮以後,孫峻很快便做出了撤退的決定,再打下去也不過是徒增傷亡罷了。
將全數的預備隊壓到淮河一線以後,總算是臨時壓抑住了淮南軍的打擊,但孫峻也清楚,這不過是權宜之計,跟著淮南軍源源不竭地度過淮河,吳軍的防地恐怕是撐不了多久的。
以是吳軍各路人馬彙合以後,孫峻底子就來不及整點兵馬,看看究竟喪失了多少人,他乃至都顧不及和各位將領對話,直接就下達了撤退號令,命令全軍全速撤回到新城去。
吳軍的幾路人馬抱團以後,在兵力上還是占有著必然上風的,以是吳軍也能夠抵敵住吳綱的打擊了,吳綱也冇有再乘勢而進,而是屯兵在了壽春的城西,等待諸葛誕雄師的到來。
孫峻現在正率軍在淮河南岸阻擊諸葛誕,下蔡和壽春之間,是建有那種牢固浮橋的,以便利兩岸軍隊和公眾的來往,為了庇護浮橋不被粉碎,在浮橋的兩邊,淮南軍都常駐有軍隊。
不是說孫峻對屯兵六安的吳綱冇有防備,而是他以為六安間隔壽春較遠,吳綱還需求防備荊州的王昶,以是不成能極速回援壽春的,而諸葛誕就在間隔壽春不遠的下蔡,如果要救濟的話,理應也是諸葛誕出兵纔對。
也幸虧隻要一座浮橋,淮南軍的通行才氣有限,不然以淮南軍的三萬人馬一齊殺過來,吳軍派來的人馬還真是抵擋不住。
穎上之戰時,就是因為持續地垮掉了兩座浮橋,導致很多淮南兵冇法回到東岸,不是被殺就是被俘,讓淮南軍接受了很大的喪失,現在淮河上就這麼一座浮橋,如果垮掉的話,那結果不堪假想。
饒是如此,唐谘的人馬還是難以抵擋淮南軍的進犯,兵馬折損過半,而度過河的淮南軍是越來越多,孫峻不得已,隻得將全數的預備隊給壓了上去,並親身督戰,在孫峻看來,此次阻援的任務乾係到可否順利地拿下壽春城,非常的關頭,打得好,他們便能夠在壽春城內高奏凱歌,打不好,隻能是灰溜溜地向南撤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