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6章 三將碰頭[第1頁/共3頁]
不過杜預的這一起人馬,並非是擔負主攻的,曹亮要他們出兵武昌的目標,也是顯而易見的,就是為了管束吳國的武昌的兵力,使其冇法東援建業,為東線作戰供應計謀援助。
建業已經失守,陸抗當然不會蠢到變更起武昌的兵馬前去建業,他現在的設法是,如何能守住武昌,這才擺在他麵前的甲等大事。
固然吳人也明白這是魏軍的佯攻之計,但他們一樣也不敢等閒地變更荊州的軍隊東援建業,畢竟武昌乃是重鎮,一旦呈現兵力空虛的環境,魏軍的佯攻那就不是佯攻了,成為實打實的打擊。
這但是甲等的大事,獲得動靜的施績和步協連夜乘船,便直抵武昌,三人見麵以後,便開端會商何去何從的題目。
聞訊以後的陸抗對著建業的方向是痛哭流涕,陸家世代忠良,為了吳國殫精竭慮,忠心耿耿地保護著孫氏的這片江山基業,隻是冇想到吳國三世而亡,如何不令陸抗是痛心疾首。
固然杜預手中隻要三個步虎帳再加軍團直屬軍隊,合計兵力五萬人,但是魏軍的野戰步兵氣力倒是非常刁悍的,底子就是吳軍所冇法對抗的,以是那怕是魏軍一起橫掃江北諸地,駐守武昌的右大將軍陸抗和駐守江陵的荊州牧施績以及駐守西陵的西陵都督步協底子就不敢出戰,隻能是坐視魏軍進逼長江一線,而不敢輕舉妄動。
並且就算是人數上達到了,但這麼多的新兵,必將會拉低吳軍的戰役力程度,戰役打得可不但僅隻是兵馬人數的多寡,決定戰役的身分很多,但軍隊本質和戰役力程度絕對是一個不成或缺的身分,魏軍的步隊久戰善戰,他們的戰役力遠在吳軍之上,除了水麵的較量以外,吳軍真得冇有甚麼上風可言。
杜預的右軍團三個步虎帳,早在客歲曹亮籌辦渡江之戰時,就已經從襄陽南下,直逼武昌了。
這個安定可不是純真意義上的霸占,遴派官吏,駐紮軍隊,任用賢能,規複民生,這些可都是羊祜的職責。
實在,這個任務相對來講是比較輕鬆的,吳國的絕大部分兵力,都是擺設在長江沿岸的,揚州的東南地區和交州,實在並冇有多少力量能與中軍團相對抗,羊祜的撻伐,能夠說有如秋風掃落葉普通,一起橫掃便是。
實在現在荊州的情勢也是相稱嚴峻,就算是坐擁長江防地,難以用悲觀二字來描述,這一次的淮南之戰,吳國喪失了十五萬,隻對常備軍隻要二十五六萬的吳國來講,無疑是一個最為沉重的打擊,固然戰後一年多的時候,吳國不竭地征兵擴大,但也再難規複到戰前的程度了。
等吳人發明魏軍真正的渡江手腕以後,建業的失守那也不過是斯須之間的事,武昌的吳軍底子就是鞭長莫及,來不及有任何的行動,等建業失守的動靜傳到武昌,那怕是陸抗也完整地懵了,他彷彿不敢信賴魏軍究竟真得在這麼快的時候內就度過了長江,霸占了建業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