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9章 負荊請罪[第1頁/共3頁]
王飛梟和王金虎動容隧道:“父親這是何話,為人之子,不能為父分憂,是我們的不孝啊,孩兒願率軍與司馬老賊血戰到底,父親何必折節投降?”
部下很快地找來了一條船,那船並不大,隻能包容十來人,王淩隻帶了親兵十餘人,也冇帶王飛梟和王金虎,叮嚀他們在壽春城上靜候,如果碰到司馬軍來襲,不必抵當,儘管投降便是。
司馬懿微微一笑,道:“王淩參與兵變,天然是罪不容誅,不過現在懲辦王淩的話,必定激起壽春殘存軍隊的肝火,這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真要想毀滅他,也得支出不小代價纔是。王淩此來,便有投石問路之意,如果我們對其以禮相待,那些淮南軍必定會放棄抵當,主動投降,如許一來,便能夠兵不血刃,拿下壽春了。”
司馬軍的巡查船隻發明王淩所乘坐的船隻以後,立即長進步行了反對,讓他們不測的是船上乘坐的,竟然是太尉王淩,而王淩前來,則是要麵見司馬懿的。
為了淮南,父親王淩幾近破鈔了半生的心血,在這裡構建了一個屬於他們王家的王朝,而現在,大廈將傾,窮途末路,統統的心血都付之東流,是時也,運也?誰也說不清。
如果換作是吳軍,司馬師這個時候的擔憂必定是普通的,淮南淪為一片水鄉澤國,就會成為吳軍水軍的天然疆場,但是這個環境在淮南軍身上是不會產生的,因為冇有充足的戰船,淮南軍想要趁著大水行動,幾近是不成能的事。
王淩看了看王飛梟和王金虎,幽幽地長歎一聲,道:“飛梟,金虎,是父親的無能啊,扳連你們給為父陪葬了。”
王淩點點頭,看來當初將四子王明山送到東吳是一個相稱明智的挑選,現在壽春淪亡,王家難逃滅族之禍,在洛陽的王廣和在壽春的王飛梟王金虎天然難逃司馬懿的毒手,但是遠在東吳的王明山,卻因禍得福,總算是給王家留下了一點血脈,這也讓王淩由衷的感到欣喜。
但是王淩為了淮南的萬千軍民,他終究還是挑選了向司馬懿投降,將這背叛之罪,攬到他一小我的頭上,或許司馬懿是以而能夠放過壽春的軍民,不來屠城。
王淩悄悄地搖了點頭,道:“現在局勢已去,再戰下去也不過是以卵擊石,淮南軍民跟隨我多年,如果能以我一人之性命,調換淮南萬千軍民安然,為父死亦可瞑目了。隻是我們王家難逃之滅族之禍,你們包含你們的兄長廣兒,此次恐怕皆是在災害逃,為父有力去救你們了,鬼域路上,累得你們相陪了。”
不過司馬軍這個擔憂彷彿是多餘的,團體而言,魏國的軍隊不管是中軍還是外軍,根基上都是善於步騎而弱於水軍的,那怕是身處於淮南之地,與吳國接攘的淮南軍,水軍方麵也是一個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