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章 論功行賞[第2頁/共3頁]
中書合人、翰林學士徐鉉也擁戴道:“天花的防治非常困難,古書也有記錄,並無醫治之法,一旦感染開,後患無窮,囊括村莊,常常十室九空,此次韓大人、蘇宸等人,不知挽救多少百姓的性命,功績的確太大了。”
“老臣感覺,這蘇宸乃當世罕見之奇才,當破格啟用,賜進士落第出身,入翰林院學習,今後必然成為國之棟梁。”
接下來,李煜又提到了蘇宸的犒賞,說道:“蘇宸乃國之棟梁,才冠京華,雖不能懷了科舉端方,直接賜進士落第的出身,那朕便犒賞金萬錢,絹百匹,恩赦蘇家,規複良籍,免除其父蘇明遠的統統罪名,其他冊封,就等他親身通過秋闈科舉,進士落第的時候,朕到當時再作更大封賞。”
李煜聽著朝臣們再次辯論起來,心中有些沉悶,伸手製止道:“朕心中稀有了,諸位卿家稍安勿躁!如此捷報,當與民同慶,由中書省賣力製定一篇檄文,昭告天下,天花瘟疫獲得節製,朝廷有了禁止之法,各地百姓不必再擔憂此疫災了。”
可見李煜對此次瘟疫節製的正視和歡暢,固然孫黨、新黨的官員眼熱,出言勸止,但是李煜拿著功績蓋世,造福萬民的話辯駁,讓反對的官員都啞口無言了。
孫黨的這番發起,實在早有籌辦,隻等潤州的奏摺一上,他們就趁熱打鐵,大肆鼓吹,把功績坐實,打得彆的兩黨的官員措手不及。
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這韓熙載在潤州罷官涵養,貌似撞了大運,竟不測跟蘇宸瞭解交友了,看模樣彷彿乾係匪淺,已經成了一個陣營了,都有些煩惱之意。
李煜可貴判定一回,點頭決定,把韓熙載和彭澤良調回金陵啟用了。
江寧府,就是金陵的府名,南唐烈祖立國以後,改金陵為江寧府。不過都城還是稱為金陵城,隻是這個府,改成江寧了,稱呼近似開封府汴都城的意義。
李煜持續道:“韓熙載識人善用,防控瘟疫有功,規複官職,任名為吏部侍郎,兼右補射、同平章事。潤州知府彭澤良親力親為,以身涉險,構造救災有力,功績甚大,擢升江寧府尹……”
中書舍人、清輝殿學士陳喬、張洎等人,拱手施禮。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從潤州傳來的這份二百裡加急奏報,天然是出自韓熙載之手,以他的老謀深算,就等著這個機會亮出殺手鐧,用了王刺史和彭知府的印章,結合具名上報,通過官方告急的通道,快馬送到都城來。
但都城的府尹之位,自客歲病逝後,就一向空懸著,冇有找到合適人選。
“臣發起,潤州知府彭澤良,切身冒險救治百姓,當從潤州城調任金陵城,擔負江寧府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