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第1頁/共5頁]
柳依依本是個聰明人,見她們這副模樣,心中料定她們必定是嫌棄她了。她從小被人嫌棄大,已經風俗了,固然感覺有些絕望,但是細心想想,卻也在道理當中。她本是為報恩而來,此時倒也不惱,隻嘲笑著說道:“我曉得你們還是不放心。這又有何難,我便在牆上留下表字,叫那官府隻來尋我罷了,萬事都與你們不相乾。”一麵說著,竟從旁抽出一條木棒,往地下蘸著那馮淵的血,在中間一麪粉壁上寫著:“真空故鄉,無生老母。――殺人者天理教無依。”
柳依依走後,寶釵看著她在牆上留下的血字,半晌方歎道:“這是效仿水滸裡武鬆於鴛鴦樓上的行動了。老不讀三國,少不讀水滸,她這般聰明的一小我,若就此入了魔道,委實過分可惜了。想那梁山一百零八將,當年忠義堂中多麼威名赫赫,英姿颯爽,待到厥後,能夠善終的,又能有幾人?”
寶釵鶯兒等人聽柳依依如是說,欲信不信的,寶釵便大著膽量往馮淵屍身的四周看了一回,公然瞥見兩顆小石子躺在地上,乍一望疇昔毫不起眼。但寶釵一貫好潔,屋中也是經常打掃,這石子決然不是屋中應有之物。這般看來,倒是同柳依依先前的說辭相互印證了。
寶釵度其語意,笑道:“隻怕是從彆人那邊搶過來的吧。雖說你們走江湖的講究一個劫富濟貧,常常隻朝那為富不仁的動手,但你們怎能等閒鑒定彆人善惡?你們哪偶然候聽其言,觀其行,怕多數是道聽途說,誤信傳聞罷了。但世人多數以訛傳訛,比方我一貫潔身自好,守禮矜持,卻被馮家公子歪曲為貞節有虧,可見這些善惡是非,實在龐大得很。再者亂世豪俠,亂世反賊,現在承平亂世,百姓苦思安居樂業而不得,你們教眾又何必四周煽風燃燒,橫生是非呢?”
孫穆和姚靜躲在家中,幾日裡大門緊閉,不敢出門一步,比及幾今後街麵承平時,方遣了人出去刺探,說城外本來馮家居住的那宅子四全麵被燒成瓦礫場了,內裡的人一個冇跑出來,那屍身都和磚瓦泥土等混在一起,麵龐難辨。
孫穆和姚靜已是女子中少有的超卓人物,但常日裡遵紀守法,多麼和這殺人放火的事情有過連累?故而闔家高低一片慌亂,任誰也不曉得該如何辦纔好。孫穆就出主張叫寶釵預先流亡,免得被官府緝拿;姚靜卻感覺本身在宮中仍舊受寵於皇太妃娘娘前,將來事發之時或可從旁調停;張嬤嬤一乾人則寄但願於長公主殿下和北靜王等人的庇護。此事非同小可,幾人又不敢張揚,恐怕人多嘴雜,反而壞了事,每日裡莫衷一是,卻又擔驚受怕,門口稍有個風吹草動,就擔憂著是否是官差上門拿人。
張嬤嬤見這副景象,心不覺涼了半截,不覺問道:“莫不是你籌算就此溜走吧?如是說來,我們仍舊要吃官司的!”她年紀大些,已然想到柳依依犯下此事,大可神不知鬼不覺脫身,而馮淵死在寶釵房中,又死狀蹊蹺,她們決計脫不了乾係。若要透露真情,說是天理教某女柳依依所為,證據全無,官府又怎會信賴?為了製止寶釵被官府迷惑說行刺親夫,少不得本身或者鶯兒出來頂罪,如果一個不好,怕是要償命的。想到這裡,心中不覺悄悄叫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