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第1頁/共4頁]

不過端方歸端方,到了火燒眉毛,且顧眼下的風景,誰肯為那些繁文縟節的虛禮爭競很多。就連史湘雲這等侯爵家的蜜斯,也因家裡頭嫌用度大,不得已把府上差未幾的針線活全交由後宅孃兒們親身脫手做呢。

厥後薛蝌不得已帶著幼妹上京,原擬藉助賈家和王家的權勢,好促進此事。誰料王子騰放了外任,賈家又是個外頭麵子裡頭苦的,人家梅家底子不買賬,一來二去就擔擱了。

寶釵也忙不迭清算伏貼,正要解纜,就見探春從秋爽齋那邊走過來,隻說迎春、惜春已是先走一步,要約著一共疇昔。

前些時探春因喜好內裡精美別緻好玩的玩意兒,托寶玉出去買,特特地攢了好幾個月,才攢下了十來吊錢,又花操心機做了一雙鞋子給寶玉穿,作為謝禮,寶玉還老邁不甘心,想著推托呢。

誰知陳小三倒是一點就通,舉一反三,竟把事情弄得非常顫動。先是悄悄選了些三姑六婆,揀了那經常到深宅大院走動的,命她們無妨代為收些針線繡品,多有窮官宦之家的後宅乃至朱門大戶的姨娘們因手頭不餘裕,暗裡托了三姑六婆把些針線活換錢的;繼而又放出風聲去,說自家綢緞莊上有這麼一批精美活計,係深閨淑女所出,引得那些受夠了工匠繡娘之匠氣粗糙的采買人讚不斷口不說,又有一幫傾慕風雅的天孫公子聽聞是淑女所作,爭相競買,買賣更是蒸蒸日上。

“信裡可曾說嬸孃可安好?”寶釵憶起薛二叔過世後不久,嬸孃就得了痰症,忙問了一句。見陳義家的一臉茫然,卻也歎了一口氣,又命籌辦筆墨紙硯,親寫信函一封,聊表弔問之意。信中卻表示薛蝌,理應早早帶著嬸孃、琴兒入京為上,嬸孃或因哀思過分,隻怕身抱小恙,也該儘早延醫用藥,須知這上了年紀的人,病症自是拖不得的。

寶釵想到這裡,對探春又多了一份顧恤,見擺佈更無一個外人,才悄聲問道:“我問你一句話,你須明白奉告我。莫非是姨娘那邊有甚麼難處不成?如有難處時,固然開口。要曉得寄售繡品之事,當然是真,可若從寄售到繡品脫手,換得銀錢,尚需光陰。倘如有甚麼難堪處,儘管奉告我。如果一時不急著,隻是姨娘手上有多餘的繡品,白放著可惜了的,無妨拿來寄上一寄,彆的不說,保管代價是比外頭高的。”

待到一封信寫成,晾到乾透了又用火漆封好,命陳義家的帶出園子去,已是到了午餐時分了。此時諸女新搬入大觀園不久,諸事尚未伏貼,廚房還未從賈府分離出來,諸姐妹都是出園子去賈母處一同用餐的。

寶釵聽了就動了心機,因思忖著後宅女眷,針線繡法較以外頭淺顯的工匠繡娘,倒是少了幾分匠氣,多了幾分邃密,隻怕是能賣出好代價的,就叮囑陳小三悄悄留意,如有深閨女眷所出繡品,無妨悄悄高價收了來。一來也不孤負女眷們在繡品上花的心機,二來也存了以精美繡品招攬買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