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李嘉誠:我一生的理念 - 優勢互補才能雙贏

優勢互補才能雙贏[第1頁/共3頁]

在這個加工商考慮如何將本身的產品推向省外時,一名物流公司的老總找上門來。本來這家物流公司的老總傳聞食品加工商想將本身的產品傾銷省外的事情,自告奮勇,說他能夠幫忙實現這個目標。

在慶功宴上,食品加工商感激物流公司的老總,冇想到,那位老總緊緊握著他的手,說:“實在,我更應當感激你,如果不是你給了我此次合作的機遇,我的物流公司也不會生長起來的。”

● 李嘉誠聰明

作為中藥財產的“領頭羊”,同仁堂個人對李嘉誠是有充足吸引力的。同仁堂是一傢俱有300多年汗青的老字號企業,在當時每年能夠出產中成藥1萬多噸,已獲得出產批準文號的中成藥種類近千個,長年出產的種類400多個,並能出產24個劑型產品,每年在海內市場的發賣額高達上億元。但是就是如許一個老字號企業,內銷才氣卻很差。按照2003年前三個季度的統計,同仁堂個人的藥品在中國發賣了6.76億港元,在外洋僅僅發賣了2900萬港元。這明顯與同仁堂“站穩亞洲,邁進歐洲,滲入美洲,斥地大洋洲”的目標大相徑庭。

因而,在簽訂了合作和談後,兩家的合作便正式開端了。阿誰物流公司的老總說得不錯,運輸有了保障以後,食品加工商翻開外埠市場便利了很多。冇過量長時候,他的產品就順利在外省翻開了市場。

李嘉誠深切明白“合則兩利,分則兩害”這一事理,是以在他多年的經商生涯中,老是嘗試著與彆人乃至合作敵手停止合作,以實現共贏。而在牽手同仁堂藥業這件事上,就表現了他的目光獨到,李嘉誠奇妙地應用了上風互補這一道理,從而使本身的企業與同仁堂終究實現了共贏。

急於開辟外洋市場的同仁堂個人與李嘉誠幾經打仗,終究在2003年12月4日正式達成合作意向,共同合夥建立了一家新公司―北京同仁堂和記醫藥投資有限公司。同仁堂個人與李氏旗下和記一樣占股49%,餘下2%的股權另由同仁堂選定的小企業出資占有。

一個是具有薄弱技術氣力的中藥老字號,一個是具有本錢上風的香港首富,李嘉誠篤現了本身涉足醫藥行業的夙願,而同仁堂則仰仗李嘉誠這棵具有豐富國際經曆的大樹,加快了外洋擴大的法度,今後走上了國際的大舞台,是以,二者的合作可謂“夢幻組合”。

在當代社會,如果真想要成績一番奇蹟,就必鬚髮揚合作精力。合作能夠獲得持續性的勝利,因為貧乏合作精力而導致失利停業的企業,比因為其他啟事此失利的公司的總和還要多。拿破崙?希爾說,在他經商的多年間,親目睹證了各式百般的因為不懂合作而宣佈失利的企業。因為不管是企業還是小我,才氣都是有限的,都需求與彆人合作來加強本身在這個社會中的職位和才氣。這個期間需求的是能夠相互包涵接管的人,而不是獨行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