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武俠仙俠 - 一名隱士的前半生 - 第五百二十九章 收拾當初心

第五百二十九章 收拾當初心[第1頁/共7頁]

“不管甚麼人,特彆想勤奮辦道的人,先要堅信因果。若不信因果,妄作胡為,不要說辦道不勝利,三塗少他不了。佛雲。欲知宿世因,此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此生作者是。又說,借使百千劫,所造業不亡。人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楞嚴經說,因地不真,果招紆曲。故種善因結善果。種惡因結惡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乃必定的事理。”

“勤奮過分火急,覺心中煩躁時,宜萬緣放下,工夫也放下來。歇息約半寸香,漸會舒暢,然後再提起勤奮。不然,日積月累,便會變成性躁易怒,甚或發瘋著魔。”

他問得對啊,在坐的每一小我,都能夠反問。本身這麼辛苦地來,莫非隻是來看風景的嗎?獲得甚麼了呢?

被騙這個詞,的確太打擊人了。在這山上來,除了多了些見地,確切,撫心自問,獲得了甚麼呢?

這話聽起來,相稱傷感了。人家做到方丈這個層次,一輩子修行,竟然說本身無家可歸,學佛,有效嗎?

上午法會,屬於渙散指導型,中午就在這廟子裡吃了點齋飯,下午主持法會的,是這個寺廟的方丈慧光法師。他年紀比較大了,說話時節拍比較慢,即便在話筒擴音器的幫忙下,大師聽起來也必須用心,才氣夠聽得清楚。

這類重誓,我在看證道歌時也見過,這些祖師之以是如此說,啟事是,他們已經把路走通了的,是實際過後的實話,怕我們不信賴,說這麼狠的話吧。

我想起,本來看過一些虛老的法語,這慧光法師,說話的語氣與體例,跟他的確是一個門路的。估計,這位法師,是虛老禪門的人才了。本來虛老在說法時,老是自謙,本身是扯葛藤打閒岔,借用前人話囉嗦,看模樣,這是他們宗門中的一個鄙諺了。以下是他報告的首要內容,根基上是虛老衲人當年開示的原話。

從實際上說,我瞭解這兩個字。但是實際體驗中,老是找不著動手點。

“看話頭先要發疑情,疑情是看話頭的柺杖。何謂疑情?如問唸佛的是誰,大家都曉得是本身念,但是用口唸呢?還是用心念呢?如果用口唸,睡著了另有口,為甚麼不會念?如果用心念,心又是個甚麼模樣?卻冇處捉摸,是以不明白,便在‘誰’上建議輕微的疑念。但不要粗,愈細愈好,隨時隨地,單單照顧定這個疑念,像流水般不竭地看去。不生二念。若疑念在,不要動著他,疑念不在,再輕微提起。初用心時必然靜中比動中較得力些,但切不成生彆離心,不要管他得力不得力,不要管他動中或靜中,你一心一意的用你的功好了。”

用做豆腐來比方,在寺廟裡常常用,寺廟吃齋飯,最好吃的,就是豆腐了。

說到詳細的體例了,我瞥見,那些哈腰的勾頭的,此時,都紛繁坐直了起來,籌辦按法師的說法實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