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鹽鐵議論[第4頁/共4頁]
固然對桑弘羊的斂財氣籌之能不甚歡樂,但是,田千秋很清楚,若無桑弘羊策定鹽、鐵、酒榷及均輸諸事,但斷不會有遠逐匈奴、安定四夷的功業。
想想孝武天子時的群臣,儒雅則公孫弘、董仲舒、兒寬,篤行則石建、石慶,質直則汲黯、卜式,推賢則韓安國、鄭當時,定令則趙禹、張湯,文章則司馬遷、相如,風趣則東方朔、枚皋,應對則嚴助、朱買臣,曆數則唐都、洛下閎,協律則李延年,運籌則桑弘羊,奉使則張騫,將率則衛青、霍去病……那是多麼的局麵?再看看現在的朝廷,主少國疑,公卿百官,文武之數,何及先帝時的一二?
田千秋想得冇有錯,但是,到了大將軍府,卻被佐史奉告:“大將軍一早便出城,至今未歸。”
田千秋茫然,桑弘羊倒是勃然大怒。
——有?!那就是橫征暴斂!那就是勞民傷財!那就是置民生痛苦於不顧!
賢能、文學對:“竊聞治人之道,防淫佚之原,廣品德之端,抑末利而開仁義,毋示以利,然後教養可興,而民風可移也。今郡國有鹽、鐵、酒榷,均輸,與民爭利。散渾厚之樸,成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趨末者眾。夫文繁則質衰,末盛則本虧。末修****淫,本修****愨。民愨則財用足,民侈則溫飽生。願罷鹽、鐵、酒榷、均輸,以是進本退末,廣利農業,便也。”
——仁政如果有效,太宗孝文天子時,漢家哪來的烽火甘泉之危?
——的確是荒誕至極!
他冇有想到,這些賢能、文學卻儘來這些虛辭,所指還是鹽、鐵、酒榷、均輸這些先帝策定的國策長計。
始元六年,春仲春,天子詔丞相、禦史問郡國所舉賢能、文學,民所痛苦、教養之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