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重鑄清華 - 二十三、慈禧慈安(下)

二十三、慈禧慈安(下)[第2頁/共3頁]

“極是,筠翁,你冇瞧出東邊太後徽號裡頭的企圖?”

除了按期的朝會大典以外,清朝天子與大臣的交換有兩種比較常見的情勢:摺奏與麵奏。而臣上麵奏天子時,又分為召見、引見。召見,俗稱“叫起”,天子要商討軍國大事時,就召見禦前大臣、軍機大臣、六部九卿等官員,召見時必須由首要的官員帶著麵見,這些首要的官員主如果親王、禦前大臣輪番帶領;引見,俗稱“遞牌子”,是被任命的有必然品級的文武官員上任之前,麵見天子,引見需先進名單、經曆折、綠頭簽,一人或數人覲見。召見或引見的官員須由奏事處的寺人傳旨,直呼被召見人的姓名然後領進屋,大臣出去必須先跪安養心殿明間,口稱“臣某某某恭請皇上聖安”,滿人則稱“主子”,起立後趨走到天子所坐近前,在預設的白氈墊上再次跪下,天子問即答。不管召見、引見的時候有多長,官員必須一向跪奏,待天子說“跪安”,方表示說話結束,纔可起立後退至門口,然後回身退出。清朝隻要極少數人因身份特彆,可坐或站與天子說話。如順治時攝政王多爾袞免禮節,康熙時顧命大臣鼇拜賜座說話,同治初期議政王奕 “王爵世襲,食親王雙俸”,並“免召對叩拜”,便可站立與天子說話。跪奏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是以大臣們都練就了言簡意賅的本領,常常在三句話內就將題目說清楚,以免天子持續詰問,以減少跪奏的時候。並且多數用厚棉絮做成護膝,以免跪奏時候太長引發疼痛,並且常常練習以免“失禮”——清製君前“失禮”要受處罰的。天子召見大臣在養心殿的東暖閣,引見大臣則在養心殿的明間。

那一陣子,科甲出身的官員,把酒閒敘,常談宋史,宋史中又常談章獻和宣仁的事蹟,因而傳說中“狸貓換太子”的故事,也常被人提到了。

這些群情。對恭王是一大刺激,也是一大開導。他要求誅殺肅順,不過是他複起當國所必先解除的一個停滯,促進垂簾,纔是他重掌政柄所必須實施的一個互換前提,但說到頭來,這是違背祖製的,以是他早就慚愧神明。而自肅順伏法放逐,幾近一夕之間,言論大變,之前說肅順放肆專擅的,這時都在往他好的處所去想了,以為他的反對垂簾,並不算錯,相形之下,顯得錯的倒是同意垂簾的那些人。這一來,恭王慚愧之餘,並且也得要外慚清議,力求挽救。

由此能夠推想而得一結論,宋仁宗以沖人即位,章獻垂簾聽政,如果不是李迪、王曾、張知白、杜衍,以及呂夷簡、範仲淹這些大臣,正色立朝,遇事裁抑,那麼,以車駕鹵簿,同於天子,乘玉輅,謁太廟的章獻劉皇後,能夠會成為武則天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