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東非海岸(二)[第1頁/共4頁]
“大慶盆地一帶的新萊河、棉河、渾河道域顛末這麼些年的改革,棉花、甘蔗蒔植園各處,旱作農業、果林及從屬的養蜂業也已經蔚然成風,隻可惜受製於交通運輸前提(全部盆地遠洋珊瑚礁密佈,隻棉河港一處適作大型深水港口,但也需長年清淤),這些地區的生長仍然略顯遲緩。如果新中原鐵路公司的第一炮(即大慶鐵路)在此打響,將鐵路從棉河港北岸修到新萊河南岸的新萊堡、新登堡二地,這兩條河道間浩繁的棉花、甘蔗蒔植園及大型牧場就被串連起來了,對於刺激本土本錢前來本地開辟大有裨益。”馬萬鵬揣摩著,想道:“現在新中原全島5.9萬名百姓中的靠近一半都漫衍在大慶盆地一帶,這條鐵路是說甚麼也是要修起來的。實在不可就用關稅為抵押,向本土銀行融資,砸鍋賣鐵也要修起來。”
而貿易如此繁華,新中原開辟隊設在塔城、歸化、新華、龍蝦、棉河五地的關稅支出也屢創新高。據本年上半年的數據彙總,停止1655年底,五大海關共征收到了13.8萬元的關稅;彆的,設在各地的海關還代收了很多收支口商品停業稅和消耗稅,支出比關稅還高,達到了17萬元之多——兩項相加已經超越了30萬元,遵循與南鐵、中鐵年初達成的和談,1656年12月尾之前新中原開辟隊必須實施本身股東的任務(占股20%),向新中原鐵路公司注資20萬元,以確保大慶鐵路的準期完工修建,現在因為貿易繁華而陡增的關稅,看來恰好能夠彌補上這個空缺。而由此觀之,新中原開辟隊的財務才氣在各外洋殖民地當中確切是也首屈一指的了,被稱做東岸王冠上的明珠確實在至名歸。
郭子離與馬萬鵬又聊了幾句後,便倉促分開,前去船埠去了。接下來的幾個月內,他們將以科摩羅島為臨時基地,不竭反擊、掃蕩基爾瓦四周的海岸。當然如果便利的話,他們也不介懷掃蕩一下在斯瓦西裡遠洋的印度商船。來自印度卡利卡特和第烏的棉布幾近已經把持了全部斯瓦西裡海岸,乃至就連葡萄牙販子都成了他們二道估客。這對一樣盛產紡織品的東岸來講的確情何故堪?
“嗬嗬,但願他們能打下這些處所,我們會來給大師收屍的。”馬萬鵬走到八仙桌旁,給本身倒了杯曲毫茶,淺笑著想道:“這些笨拙的土人,所謂為王前驅,不過如是!”(未完待續。。)
話說肖白圖的軍隊自從在新萊河道域,擊斃默納伯王國的初代國王安德裡安達希福戚後,派了部分波蘭兵士於火線打掃、捕獲殘敵,而他本身則親率主力軍隊數千人(此中包含島嶼八旗土兵三千餘人)北上至穆龍達瓦河一帶駐守,並於河口處設立個定居點,名曰“北平堡”(意為安定北方的默納伯王國殘存權勢)——當然這不是甚麼急在當下的事情,默納伯王國手頭另有八千名敢冒死的逃亡之徒,彆離由老國王二子率領,若進逼太急反倒促使他們調過甚來與東岸人死磕,畢竟兔子急了還咬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