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6章 .10.23[第1頁/共4頁]
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道者,賢人行之,愚者佩之。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謂內格。
岐伯曰: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陰不堪其陽,則脈流薄疾,並乃狂;陽不堪其陰,則五藏氣爭,九竅不通。是以賢人陳陰陽,筋脈和同,骨髓堅毅,血氣皆從;如是則表裡調和,邪不能害,耳目聰明,氣立仍舊。風客淫氣,精乃亡,邪傷肝也。因此飽食,筋脈橫解,腸癖為痔;因此大飲,則氣逆;因此強力,腎氣乃傷,高骨乃壞。
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開闔不得,寒氣從之,乃生大僂;陷脈為瘺,流連肉腠,俞氣化薄,傳為善畏,及為惶恐;營氣不從,逆於肉理,乃生癡肥;魄汗未儘,形弱而氣爍,穴俞以閉,發為風瘧。
黃帝曰:天有八風,經有五風,何謂?
黃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六合之間,*以內,其氣九州、九竅、五藏、十二節,皆通乎氣候。其生五,其氣三。數犯此者,則邪氣傷人,此壽命之本也。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數,能有子乎。
彼蒼之氣,清淨則誌意治,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害也。此因時之序。故賢人傳精力,佩服候,而通神明,失之則內閉九竅,外壅肌肉,衛氣散解,此謂自傷,氣之削也。
岐伯曰:夫道者能卻老而全形,身年雖壽,能生子也。
故冬不按蹺,春不鼽衄,春不病頸項,仲夏不病胸脅,長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風瘧,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故病久則傳化,高低不併,良醫弗為。故陽畜積病死,而陽氣當隔,隔者當瀉,不亟正治,粗乃敗之。故陽氣者,一日而主外,黎明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是故暮而收拒,無擾筋骨,無見霧露,反此三時,形乃困薄。
岐伯對曰:八風發邪,覺得經風,觸五藏,邪氣病發。所謂得四時之勝者:春勝長夏,長夏勝冬,冬勝夏,夏勝秋,秋勝春,所謂四時之勝也。
因於露風,乃生寒熱。是以春傷於風,邪氣流連,乃為洞泄;夏傷於暑,秋為痎瘧;秋傷於濕,上逆而咳,發為痿厥;冬傷於寒,春必溫病。四時之氣,更傷五藏。
因於寒,欲如運樞,起居如驚,神情乃浮。因於暑,汗煩則喘喝,靜則多言,體若燔炭,汗出而散。因於濕,首如裹,濕熱不攘,大筋緛短,小筋馳長,軟短為拘,馳長為痿。因於氣,為腫,四維相代,陽氣乃竭。
防盜章防盜章防盜章防盜章防盜章防盜章防盜章防盜章
夫上古賢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偶然,澹泊虛無,真氣從之,精力內守,病安向來。是以誌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低不相慕,其民故曰樸。是以嗜慾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以是能年皆度百歲,而行動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