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明暗(二合一)[第1頁/共5頁]
此乃吉祥之兆,欽天監一字不漏地記實在冊,建昭帝聞之大喜,當即派出五百“宣瑞使”,騎健馬、舉黃敕,自玉京解纜,昭告天下。
說著便又拿帕子拭額角。
她微抬首,敞亮的眸子向錦衣女子身上一睇,複又垂下了頭。
雖是雲散雨收,那宮道卻還濕漉漉地,磚地上汪著好些小水窪,斑班駁駁,些須映幾點宮燈投下的微光,風過期,一明一滅,不似星鬥,倒像鬼火。
水晶連枝蓮座燭台上,插著三支頎長的紅燭,幽幽燭光,映亮了這間不大的屋子。
“主子,奴婢返來了。”在門外稍停了半晌,那青衣宮女輕聲稟道,抬手拍打著衣裙上並不存在的灰塵,又謹慎地褪去了足上木屐。
“你覺著,我另有抽身退步的餘地麼?”她尚未說完,錦裙女子便含笑著打斷了她。
掌燈時分,雨終是停了,天空漸呈青黛,一彎初月探出頭來,在琉璃瓦上,抹下幾痕淺白。
說話間,她便挑簾出了屋,冷風中隻留下一句輕語:“我四週轉轉,你們放心說。”
不得不說,雖身為賤役,這宮人吐屬卻極高雅、層次亦極清楚,顯是識過字、讀過書的。
青衣宮人忙應下,複又將蜜水捧去她手邊:“主子,能夠了。”
數息後,窗前便傳來清脆的瓷器碰撞聲,倒是那錦裙女子執起溫壺,正向盞中注水。
青衣宮人嚅動著嘴角,似是要道個謝,然那嬤嬤已經反手將門攏住了。
一旁侍立的李進忠聽得眉頭直跳。
坤寧宮的東暖閣中,太後孃娘拉著周皇後的手,柔聲安慰。
那人淡如菊的錦裙女子聞言,眉眼間不見竄改,悠然細語:“可惜了兒的,多好的一麵擋箭牌。”
建昭帝空虛了多年的膝下,終究有了一名擔當者。
她這一來,太後孃娘與皇後孃娘便皆歇了聲。
她俄然停了一息,交握在小腹前的兩手緊了緊,旋即續道:“這其四,寧妃娘娘雖死,屍身卻不得入土,由內安樂堂秘法泡製成乾人彘,示眾三個月,再扔進後山。”
謝祿萍先向兩位貴主兒見了禮,方“嗐”了一聲道:“娘娘恕罪,奴婢實是記岔了日子,方纔走到半道兒纔想起來,本日乃六局覈銷月賬之日,奴婢便去了,也隻能站著乾瞪眼,隻能打道回府了。”
暖閣裡燒了地龍,又拿厚厚的錦簾遮著,熱得人冒汗。
青衣宮人回過神來,忙應了個是,繞過一麵蜀繡山川四扇屏風,轉去裡間,熟門熟路尋出火折,點亮了燭台。
錦衣女子似是習覺得常了,微微點頭:“你說罷。”
縱使口出惡言,那笑容卻潔淨得不染纖塵,一如她淡雅的語聲:“這可真是上天有厚德,報應不爽啊。”
若不出不測,這位小皇子,便是當仁不讓的太子殿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