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踢斛淋尖[第3頁/共4頁]
目睹這一幕的王賢,天然是目瞪口呆。
鄉親們由憐憫變成了憤恚,不再理睬他和裡長的辯論,搶先恐後卸船、挑著擔子去列隊交糧。
這是睜著眼說瞎話,但老百姓這麼多年早風俗了,那季大年陪著笑道:“您老稱稱看,恰好九兩。”報酬刀殂、我為魚肉,你如勇敢貳言,待會兒他還在稱上玩手腳,非讓你交過一斤去不成。
一旁的晁天焦微微得意道:“這一踹,叫‘踢斛淋尖’,踢斛,能夠讓米粒麋集充分以便再裝。淋下來的尖,就算是耗羨了。”
季家兒子隻好再把斛倒滿……
船埠上的晁家長工,大聲提示帶隊的裡長,讓他儘量把船停得密實,好給厥後完稅的船隻,留出處所來。
第一個交糧的鄉民,向晁公道報上自家姓名。晁天焦便翻找到他家的冊簿,唱道:“十八裡一甲甲首戶,戶主季大年,劣等上,交米三鬥六升,絲七兩二錢。”他用的不是官府覈定的白冊,而是自家統計的私冊。
太祖天子體恤百姓,所定稅率是極低的,哪怕加上這些花頭,鄉民們也接受得起。這也是讓糧長收稅的好處,他們土生土長,不敢剝削過分,激起民變,根基不會超出鄉民的接受範圍。
“不平能夠不交,等著官府催收時,就不止這點耗羨了。”晁天焦滿不在乎道:“千百年來都是如許,不平又能如何?”
季大年倆兒子一樣不敢囉唕,將擔子上的糧食,謹慎翼翼將白花花的大米,倒入寫著‘四鬥’的斛中……斛是官府用來量糧的標準容器,如許收糧能夠不消過磅,隻消用分歧的斛來組合便可。
實在也很多了,兩三裡就是兩三百戶,一戶戶的錙銖必究,事情的確很沉重。是以征糧這些天,糧長並縣裡書辦,都是天不亮便到河埠頭,支起桌子、攤好冊簿,等百姓前來完稅。
“不可,俺也是給了錢的!”鄉民就是直,從簡樸的內心噴出憤激的話道:“憑甚麼彆人不漲,就俺家漲!”
“啊……”裡長有些發矇道:“之前冇傳聞啊。”
至於收稅的晁公道,則是收解兩本賬……遵循洪武年間的標準收,遵循官府覈定的白冊解。收解之間,差未幾便截留下兩成。這兩成二八分賬,兩成歸晁天焦統統,八成由王賢帶回衙門,交給戶房措置。
“唔……”王賢乾咳兩聲,他爹叮囑過他,喪知己的錢不能拿,‘呆出息’也不必回絕,因為你不拿就全進了彆人的腰包,人家還罵你蠢豬……
“為啥?”那人的反應如出一轍,大驚道:“不是訂好了劣等上麼?”
按規定,斛裡的糧食要倒滿不說,還得超出斛壁,堆成尖堆型……季家倆兒子,遵循要求,將斛裡堆得不能再滿,剛要為終究完稅鬆口氣。卻見那晁地焦將袍子下襟挽起,退了兩步,凝神屏氣、氣沉丹田,然後大喝一聲,衝到斛前,猛地一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