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淩煙閣二十四功臣(5)[第1頁/共5頁]
3. 脾氣特性與結局:
武德九年(626 年),李世民對誅殺李建成與李元吉一事躊躇不決,因而請人占卜休咎。此時張公瑾從外而入,一把搶過占卜用的龜甲扔在地上,說:“占卜是為了決定躊躇不決的事情,現在事情並無疑問,為甚麼還要占卜呢!如果占卜的成果不吉,莫非就能夠停止行動了嗎?”這番話讓李世民下定了撤除李建成的決計。
侯君集本為武將,不好讀書,遭到太宗李世民重用後纔開端讀書。主持官員推舉與考覈時,出將入相,皆被獎飾,但他也逐步變得居功自大。在攻滅高昌後,他未經叨教便擅自發配無罪之人,又私分高昌國的珍寶,還不能製止部下將士盜竊寶貝,返回長安後被人彈劾而下獄。雖經中書侍郎岑文字上書討情獲釋,但貳內心非常不快。
侯君集謀反的啟事首要有以下幾方麵:
虞世南(558 年 - 638 年 7 月 11 日),字伯施,越州餘姚人。他是南北朝至隋唐期間馳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書法家、墨客,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以下是對他的詳細先容:
太子李承乾的拉攏:貞觀十七年太子李承乾擔憂本身被廢,曉得侯君集心有痛恨,因而與其暗裡來往運營。李承乾的半子賀蘭楚石擔負太子府千牛衛,多次帶領侯君集進入東宮。侯君集感覺李承乾脆弱無能,以為如能扶助其即位,本身便可登上攝政寶座,因而便參與到李承乾的謀反打算中。
滅高昌後的監獄之災使其心生不滿:貞觀十三年,侯君集攻滅高昌後,未經叨教便擅自發配無罪之人,又私分高昌國的珍寶。班師回朝後,他是以事被人彈劾而下獄。固然後經中書侍郎岑文字上疏討情被開釋,但侯君集自發得攻滅高昌立下大功,卻因這些“小事”遭到下獄的報酬,內心非常不快,以為皇上獎懲不公,對唐太宗產生了痛恨。這類不滿情感耐久堆集,使得他對朝廷的虔誠度逐步降落。
程知節出身東平程氏,曾祖父程興,北齊兗州司馬;祖父程哲,北齊晉州司馬;父親程婁,濟州大中正,後追贈使持節瀛州諸軍事、瀛州刺史。他自幼勇猛,長於騎馬用槊擊刺。
貞觀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謀反事發,侯君集因與李承乾暗害被殺。太宗李世民念其有大功於社稷,特赦其妻及一子以祭奠。侯君集的畫像曾與長孫無忌等人一同圖形於淩煙閣,但厥後李世民因不忍看到他的畫像,不再登上淩煙閣。
武德七年(624 年),太子李建成上向李淵進讒言,派程知節出任康州刺史。程知節奉告李世民說:“大王被去掉左膀右臂,要想使本身獲得悠長的保全,能做獲得嗎?知節有死罷了,不敢分開大王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