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答題:從始皇開始 - 第135章 淩煙閣二十四功臣(5)

第135章 淩煙閣二十四功臣(5)[第2頁/共5頁]

顯慶元年(公元 656 年),程知節任蔥山道行軍大總管討伐西突厥,擊其歌邏、處月二部落,斬首千餘級。在戰役中,因副大總管王文度妒忌前軍總管蘇定方的功績,勸說程知節不要急追敵寇,導致唐軍貽誤戰機,又在恒篤城搏鬥歸降的胡人。回師今後,事情敗露,王文度因矯詔當死,特除名奪職,程知節因逗留不進及不儘力追敵,減死免官。

李世民繼位後,張公謹升任左武侯將軍,封定遠郡公。貞觀三年(630 年),張公瑾上奏朝廷,以為能夠討伐東突厥,並列舉六條來由,獲得唐太宗李世民的承認。

程知節出身東平程氏,曾祖父程興,北齊兗州司馬;祖父程哲,北齊晉州司馬;父親程婁,濟州大中正,後追贈使持節瀛州諸軍事、瀛州刺史。他自幼勇猛,長於騎馬用槊擊刺。

1. 暮年經曆:

1. 暮年經曆:

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與秦王李世民之間的衝突日趨狠惡。李世民向張公瑾求取自保的體例,張公瑾的答覆合李世民氣意,逐步遭到正視。

4. 英年早逝:貞觀六年(632 年),張公瑾在襄州都督的任上因病過世,年僅三十九歲。李世民對他的離世感到哀思,追贈左驍衛大將軍,諡號為襄。貞觀十三年(639 年),唐太宗追思張公謹舊功,改封郯國公。

公元 618 年(唐高祖武德元年),王世充與李密決鬥。王世放逐進犯單雄信部,李密調派程知節及裴行儼聲援。戰役中,裴行儼中流矢墜馬,程知節連斬數人,抱起裴行儼向後撤退。追兵用槊刺穿他的身材,程知節將槊折斷,殺了追兵才逃脫。

程知節跟隨秦王李世民,前後擊敗宋金剛、竇建德、王世充等權勢,每逢作戰,常常舉旗先登,因屢立軍功被封為宿國公。

貞觀元年(627 年),授使持節都督瀘、戎、榮三州諸軍事、瀘州刺史,曾彈壓鐵山獠人兵變,獲犒賞絹二百匹、禦服玉帶一條。

張公瑾(594 年 - 632 年),字弘慎,魏州繁水人。他是唐朝初期的首要將領,在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中名列第十八位。以下是他的一些首要經曆:

3. 脾氣特性與結局:

張公瑾原是王世充的部下,擔負洧州長史一職。李淵建唐以後,張公瑾與洧州刺史崔樞一起獻城投降唐朝,被任命為鄒州彆駕,後累遷右武候長史。

1. 平生經曆:

文學方麵:虞世南私家修纂的《北堂書鈔》是現存最早的古類書之一。他的詩歌儲存雖不算多,但表現了詩歌生長的隋唐之變。詩歌氣勢清爽雅正,意境美好,如《蟬》“居大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以蟬自喻,表達了本身的高貴風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