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道德經 - 第8章
翻页 夜间

第8章[第1頁/共3頁]

臣真述曰:夫賢人雖處萬全之地,亦不矜其成,常若虧缺,故其用也,終無弊敗之憂。雖居至滿之勢,亦不驕其盈,常自謙善,故其用也,永無貧困之厄。又直於其人、曲於其己,故曰:若屈藏其機,微用其樸素。故曰:若拙際其文詞,絕其給佞,故曰:若訥。且此上文數節,詳其大歸,終本於平靜之德,故引躁靜相形,寒熱相勝之義,以證之。夫平靜者,有為也;有為者,亦謂有為於兵戰之事,乃可為天下之長也。又經曰:“我好靜而人自正。”又曰:“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皆此類也。

臣真述曰:此言萬物動出芸芸,無不反歸於根。故曰:“反者,道之動。”夫常物之動,動之於動;唯道之動,動之於靜。故曰:“反者,道之動。”反,猶複也。複其見六合之心乎!六合以靜為心,以動為用,今反其動,是複其靜也。故曰:“反者,道之動也。”是以,賢人慎其動,而常處有為,深達歸根守靜之義,乃能知常;能知常,然後能不妄作;能不妄作,故為之明。又“荏弱者,道之用。”言賢人必用荏弱之道,以勝天下刁悍之人也。又物,猶事也。凡天下之事皆生於有,有生於無。是以,賢人常處有為之事,歸複於靜,則萬物皆得天然天生,不假雲為行動,故曰:有生於無。

《反者道之動章》第四十

《大成若缺章》第四十五

《昔之得一章》第三十九

臣真述曰:夫元氣始生,生生不已,故有萬物盈乎六合之間。又萬物之出,莫不皆負背陰肅之氣,抱朝陽和當中。中而和者,乃得為人,故謂之最靈。既靈且智,是能知損益之義。稱呼其所惡者,蓋欲自取其損以冀其益爾!故曰:“物有損之而益,益之而損。”其是之謂與!言人之教戒,亦當須取我此義以教戒之言,若不知損益之道,但恃眾、好兵、暴強、輕敵,必當摧辱、破敗、覆軍、屠城。便是失其死所,明矣!故曰:“強梁者不得其死。”夫治天下國度,禍之大者莫過於此。是以雲:“吾將覺得教父。”身教戒之重者,亦莫過於此也。

《天下有道章》第四十六

《天下之至柔章》第四十三

《不出戶知天下章》第四十七

臣真述曰:名者,祿位也;爭者,忘其身。貨者,財寶也;貪者,輕其死。夫名疏於身,身多於貨,雖其愚者,猶必知之,及在得喪之間、與奪之際,則中智之徒儘未能免其惑也。故唯賢人能知戰役之可息,不爭其名,知財賄之可足;不害其身、未幾藏、不厚亡。是終厥身而辱,殆所不能及,故能夠悠長也。

臣真述曰:上德者與道同體,所謂三皇之時,不成得而稱也。故曰:下德不德者,為道之用。所謂五帝之時,敬愛萌發,故曰:有德、仁、義、禮者,兼而行之,所謂三王之初,防患救亂之功興矣。若[上物下心]而論之,將以理天下國度,以及於身,其揆一也。故曰:三皇五帝之與三王,蓋殊事而同心,異路而同歸者也。是以道、德、仁、義、禮,王者當兼而用之,亦猶五材相資,闕一不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