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道德經1 - 第二十九章無為無執,無敗無失

第二十九章無為無執,無敗無失[第1頁/共2頁]

天下事崇高的,不能遵循本身的意誌來管理。

[6]載:載,安穩。

是以賢人有為[4],故無敗;無執,故無失。

[2]為:指有為,勉強而為。

商紂時,西伯侯在岐山腳下建國。他積善性善,勤於政事,禮賢下士,天下諸侯都來歸附,尊他為周文王。

--蘇轍

一天,周文王問太公:"天下紛雜,偶然強大,偶然衰弱,偶然安寧,偶然動亂,為甚麼呢?是君主不賢明嗎,還是上天的旨意呢?"太公說:"君主不賢明,國度就會有危急,社會動亂;君主賢明,國度安寧,百姓安居樂業,這取決於君主而非天命。"文王說:"給我講當代賢明君主的事吧。"太公說:"疇前堯帝管理天下,上古的人都稱他為賢君。"文王說:"他是如何管理國度的?"太公說:"堯帝管理天下時,不消金玉做裝潢,不穿華服,不撫玩奇珍,不聽淫樂,不裝點宮廷牆垣,不雕飾。以布衣遮體,以細糧為食,以野菜為湯,不因征役而影響耕耘。而是節製慾望,平靜有為,官吏樸重就會獲得升遷,廉潔愛民就會獲得更多俸祿。恭敬百姓,對他們停止慰勉。表揚良善人家,倡導公道劃一,以法製治險惡。有功必賞,有罪必罰。扶養鰥寡孤傲者,佈施禍害傷亡的人。堯帝本身要求很少,征稅勞役也很少,以是天下百姓充足安樂。恰是以,百姓戀慕他如俯視日月,靠近他如靠近父母。"文王說:"太巨大了,這真是賢明君主啊。""天下神器,不成為也",周文王明白此道,以是簡樸、愛民。公道,順乎天然,有為而治,從而實現大為,成為上古之明君和君主之聖。因為周文王有為無執,以是無敗無失。

解讀心得

3.天下萬物,皆有所屬,有其本末始終,有其範圍性;事物的生長都有規律可循,有其度其分,不能過分過分,不然就落空了均衡,要講分寸。

勉強而為,必定失利;勉強履行,必定落空天下。

--王弼

[4]有為:適應天然,不勉強為之。

4.老子所說的"為則敗之",並不是要人真正被動地無所事事,守株待兔地等候機會,不再闡揚小我的主觀能動性,而是誇大事物的生長規律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必須遵守,審時度勢,適時反擊,如許才氣使之前統統的儘力產生結果,自但是然地勝利,而不是徒勞地勉強為之。

萬物以天然為性,故可因此不成為也,可循而不成執也。物有常性,而造為之,故必敗也。物有來往而執之,故必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