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道德經1 - 第九章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第九章功遂身退,天之道也[第2頁/共3頁]

5.作為生命,我們赤條條來去,功名繁華都是身外之物,以是不如對此保持一份超然的態度,這是為了更好地活。實在,具有一份安好而充分的內心,纔是生射中最應當掌控的。滿足常足,畢生不辱;知止常止,畢生不恥,此謂道也。揣而銳之,則不會悠長。

持大器而充斥,雖懼之不如早止;居大位而亢極,雖憂之不如早退。揣勢利而剋意,雖得之不成求保;貪金玉而合座,雖有之莫能長守。貴而驕則得其禍,富而驕則益其過。驕生乎心,咎自於己,豈可怨天尤人乎?故有道之士,功成不居,名遂不留,退身以全其歸,讓位以免其危。若四時之運,寒暑代謝而萬物以成,難道天之道乎?

他上奏摺給清廷,說湘軍兵戈過量,時候太長,跟著勝利,軍中也積聚了惡習,已無昔日之活力,奏請將湘軍裁撤。以此表示本身冇有擁軍自主和震上之意,冇有野心詭計,偶然篡位,而是忠義之臣。然後,在實際施動中,他把軍權一步步有序地交給他的門生李鴻章,讓他這個高徒接任本身,闡揚他在軍事、交際上的才調……當時,清廷也在考慮若那邊理湘軍的題目,湘軍如此強大,曾國藩如此有威望,實在是讓民氣裡難安,正想拔掉這個肉中刺呢,但鑒於曾國藩及其湘軍的功績,一時不知如何措置為好。曾國藩如此識相主動,正合清廷之意,因而很痛快地承諾裁撤湘軍。因為曾國藩恰是功高招妒時,很多人想借他的嫡派軍隊做文章,想置他於死地時,功成身退。如許,既穩定了大清,也庇護了他本身。

嗜慾傷神,財多累身。繁華而驕,自遺其咎。夫富當賑貧,貴當憐賤,而反嬌縱,必被禍害也。

[5]咎:不對,災害。

湘軍與清朝的其他軍隊完整分歧。八旗兵和綠營兵皆由當局編練。碰到戰事,清廷便調派將領兵士出征,戰事結束後,交回軍權。湘軍則不然,統統將士都由各哨官自行選募而來,哨官則由營官自行選募而來,營官都由曾國藩的親朋、同窗、同親、弟子等擔負。

--陸希聲

當初,曾國藩一手建立了他的嫡派軍隊--湘軍。湘軍是在清朝的八旗兵力量走向衰弱之際脫穎而出的。因而清當局不得倒黴用漢人和漢軍。

--蘇轍

曾國藩是清朝的複興大臣,但他同時又是一名秉承道統的儒生,深得儒道兩家明哲保身和功成身退之聰明。

前人校注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過滿必溢,正因曾國藩明白這個事理,以是適時地挑選功成身退,從而持盈保泰,功名皆無損,安享暮年。

--範應元

知盈之必溢,而以持固之,不若不盈之安也。知銳之必折,而以揣先之,不如揣之不成必恃也。若夫賢人,有而不有,尚安有盈。循理而後行,尚安有銳。無盈則無所用持,而無銳則無所用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