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道德經1 - 第六十四章慎終如始,則無敗事

第六十四章慎終如始,則無敗事[第1頁/共2頁]

人慾彰顯,賢人慾伏光;人慾文飾,賢人慾樸素;人慾色,賢人慾於德。人學智詐,賢人學天然;人學治世,賢人學治身。守道真也。賢人行動因循,不敢有所造為,恐遠本也。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範應元

其脆易泮[1],

世人用心過分,更成贅煩。萬物天生,皆出於天然,賢人但以輔之,不敢強有所為也。

--範應元

以輔萬物之自但是不敢為。

九層的高台,起於一堆堆泥土;

纖細時輕易散失。

措置題目當在冇產生時,

民之處置,常於幾成而敗之。

合抱的大樹,生於藐小的根芽;

九層之台,起於累土[3];

慎終如始,則無敗露。

以是要善始善終,把最後當作開端時一樣慎重,如許就冇有辦不成的事。

主觀妄為會招致失利,強行作為會蒙受喪失。

吳王不自量力,逞強好為,想攻打楚國,這就是"為者敗之,執者失之"。因為他本身氣力不敷,並且機會不成熟,就冒然行動,必定會失利。要想勝利,就必須有居安思危的認識,做到"慎終如始",平時就重視培養氣力,如許才氣終究"無敗露"。

人們做事情,常常功敗垂成。

賢人不為漢文,不為色利,不為殘賊,故無廢弛。賢人有德以教愚,有財以與貧,無所執藏,故無所失於人也。人之為事,常於功德幾成,而貪位好名,奢泰盈滿而自敗之也。終當如始,不當懶惰。

以是賢人尋求彆人所不尋求的,不奇怪貴重的財物。

其安易持,

是以賢人慾不欲,不貴可貴之貨[5];學不學,複世人之所過。

前人校注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2];

春秋時,吳王要攻打楚國。很多大臣勸他彆急,因為機會還不成熟,但是吳王決計已定,眾臣不敢再言。

為之於未有,

[3]累土:堆土。

而後的幾天,他每天如此,他這行動引發大師猜忌。動靜傳到吳王那邊,吳王把侍衛叫過來,問他:"你整天在花圃裡做甚麼?"侍衛帶吳王來到花圃,說:"大王往樹上看,那邊有一隻蟬,它正一邊吸露水,一邊不斷地鳴叫,但是它底子冇有警悟到,本身的身後有一隻螳螂呢。"吳王看了,點頭說:"是啊,螳螂弓著前肢,正想捕獲它呢!"侍衛接著說:"大王再看,螳螂一心想捕蟬,但它冇重視到本身身後:那邊另有一隻黃雀呢!黃雀正伸長脖子,想啄螳螂呢!"吳王越看越成心機,饒有興趣地問:"這又申明甚麼呢?"侍衛把手裡的彈弓搭上泥丸,然後對準黃雀,對吳王說:"大王請看,蟬、螳螂、黃雀,它們隻顧本身麵前的好處,卻冇警悟到本身身後另有傷害呢!"吳王恍然大悟--他認識到本身攻打楚國之決定太倉促了,因而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