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道德經1 - 第七十四章代大匠斫,稀有不傷

第七十四章代大匠斫,稀有不傷[第1頁/共2頁]

常有司殺者[3]殺,夫代司殺者殺,是謂代大匠[4]斫。

這就彷彿代替初級木工去砍木頭,那些代替木工去砍木頭的人,很少有不砍傷本技藝指頭的。

--司馬光

天道至明,司殺有常,猶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鬥勺運移,以節度行之。人君欲代殺之,是猶拙夫代大匠斫木,勞而無功也。代天殺者,失法紀,不得其紀綱,還受其殃也。

--司馬光

若使民常畏死,而為奇[1]者,吾得執[2]而殺之,孰敢?

政煩刑重,民無所措手足,則常不畏死。雖以死懼之,無益也。民寬於政,常樂生畏死。

1.本章申明統治者不要施暴政,亂殺群眾。因為這不但是違背天道的,並且民不畏死,以死相威脅並不能起到感化。

治國者科罰酷深,民不聊生,故不畏死也。

民不畏死,何仍舊死懼之?

解讀心得

譯文

[3]司殺者:指專管殺人的人。

[2]執:緝捕,押送。

典範故事

夫代大匠斫[5]者,罕見不傷其手矣。

先人非常賞識堯帝和許由相互謙讓的態度,以是產生了越俎代庖這個成語。越,跨過。俎,當代祭奠時擺祭品的禮器。庖,廚師。這個成語的意義是主祭的人跨過禮器去代替廚師做飯備酒,比方超出本身的才氣和停業範圍去乾與和措置彆人的事情。

天之生民,必有以養之。而人不知天,不安命,橫肆貪慾以攝生。乃至不顧短長,而無顧忌以作歹,是乃不畏三威。天道昭昭,必將有以殺之矣。

前人校注

見利則忘生,是不畏死。

註釋

當時,堯帝也傳聞了許由的賢名,想把帝位禪讓給他。因而,堯帝就把他召來,對他說:"你看,天上有日月在,而蠟燭還不燃燒,它的亮光同日月比,真是太微不敷道了!上天已經下了及時雨,但還要野生去灌溉,這不是徒勞嗎?申明我們天下另有很多題目要措置。先生很有才調,如果當了帝王,必然會管理好天下。如果我持續占著這個帝位,實在感受忸捏,請答應我把天下交給您吧!"許由並不想登帝位,趕緊推讓說:"您已把天下管理得很好了,我再來代替你,這如何行呢?鷦鷯在叢林裡築巢,占一根樹枝就行了;鼴鼠在河邊飲水,頂多喝滿一肚子就夠了。算了,我的君主!我要天下有甚麼用呢?廚師在祭奠時,又做菜,又備酒,忙得不成開交,但是掌管祭奠的人,並不能因為廚師繁忙就健忘本身的本職事情,丟動手中的祭奠器具,去代替廚師做菜、備酒。就算你丟了天下不管,我也決不會代替你。"說罷,許由就回到本身隱居的箕山種田去了。

--憨山德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