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道德經1 - 第十六章致虛守靜,複歸其根

第十六章致虛守靜,複歸其根[第2頁/共3頁]

前人校注

5.順道而行,則能勝利;背道而行,事不能成,並且會給本身招來災害。做事如此,做人也如此,所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就是這個事理。

3.一個在靜中能迴歸本真的人,天然能體認大道,從而洞察萬物,通達燭明,做到包涵統統,博愛眾生,至公忘我,超凡入聖。

所謂道心即本心也,常虛常靜,能應萬事而不失其正者也。唯其虛靜,故奧妙而難懂,當於其通處明之,則得之矣。

[4]根:本源,初始本真的狀況。

註釋

[6]常:即常態,守常穩定,指萬物發展的永久規律。

這類迴歸叫作"靜","靜"便是複歸本真狀況。

這是變中的常,主宰萬物的永久之規律,或者說宿命。人隻要在竄改萬千的世象中,明白萬物迴歸本真的事理,長於體察萬物生長的規律,才氣循規而行,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河上公

如果不明白這類規律,輕舉妄動,就會招來災害。

[7]明:體味,瞭然。

對人而言,根者本心也,歸根者反本心之虛靜也。吾心之初,本來虛靜,於此能夠見道之令也,即天之所賦者。故靜篤則能夠複道虛通之令而有常也。

正因為諸葛亮長於"致虛極,守靜篤",以是他能在安好中生出那高超的聰明和讓千古興歎的奇謀妙略。

心靈達到空明虛無的境地,就會具有平靜自守的狀況。

--蘇轍

萬物並作[2],吾以觀複[3]。

諸葛亮是三國時的聞名軍事家和思惟家,足智多謀,深謀遠慮,被先人視為聰明的化身。諸葛亮年青時,他博覽群書,修身養性,廣交名流,靜觀天下之變,為出世建立不世功業做籌辦。前期身材力行,完美自我,儘忠蜀漢,鞠躬儘瘁,死而後已,從而成績本身的不朽功業。

夫物芸芸,各複歸其根[4]。

歸根曰靜,是曰覆命[5]。

不知常,妄作,凶。

典範故事

知常曰明[7]。

1.本章中,老子申明隻要致虛守靜,才氣體認到"道"。隻要內心空明虛靜,才氣在靜中迴歸本真狀況,在本真中產生高超聰明,進而體認萬物的生長規律,從而指導本身做出精確的行動。

--純陽真人

--陸希聲

[9]天:指大天然。

[3]複:循環來去。

能夠熟諳瞭然這類天然規律,就叫作"明"。

致虛極,守靜篤[1]。

[5]覆命:複歸本真,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