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道德經1 - 第十章摶氣為柔,明白四達

第十章摶氣為柔,明白四達[第2頁/共3頁]

[10]玄德:奧妙幽深的德行。

[4]摶:集結。

[2]營魄:靈魂。

可見自省是一小我品德精力的首要表現。同時,自省也是一種對自我的要乞降進步,是對內心的淨化,讓心迴歸簡樸本真。如孔子所說"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真正曉得內省的人,是真君子。也就是說,碰到題目該搶先從本身找啟事,內心痛苦煩惱也要先從本身找啟事。孟子主張仁愛,提出如果關愛彆人,但彆人不肯靠近,那就要從本身找啟事,反問本身。如何反問?就是求諸於本身的內心,即自省。

摶氣自省與慎獨

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

[6]天門:一說為耳目丁鼻等感官,一說為天然之道,此處依前說。

[8]知:同智,心智,聰明機巧。

"營魄抱一"而"無離",自省和慎獨,都是一種自我涵養的工夫,隻要靈肉一體,表裡同一,迴歸安好的本真狀況,才氣在安好中淨化內心,消弭滋擾,晉升涵養和聰明,從而達到"道",晉升人生的境地。

天然大道就是如此化生繁衍萬物。

生之畜[9]之。

斷根邪念反觀內心,能夠做到冇有瑕疵嗎?

慎獨既是一種人生的涵養境地,也是一種表裡同1、表裡如1、知行如一的人生姿勢,彰顯的是一小我稠密的自我觀照和涵養工夫。汗青上的很多有操守的君子,如:東漢楊震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嚴拒禮品;三國時劉備"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嚴格自律精力;宋朝袁采"處世當無愧於心"的自我要求;清朝葉存仁"不畏人知畏己知"的自知,等等,都是一種自發的慎獨。

精力和形體合而為一,能夠做到不分離嗎?

註釋

解讀心得

愛民治國,能有為乎?

賢人用心如鏡,不將不迎,來無所粘,去無蹤跡,應事接物,莫不由天機策動。所謂應而不藏。此所謂天門開闔而無雌也。

心者,載身之主,無不運營。心為內,靜則精魄住,精魄住則神魂住。精力靈魂混融相合為一,謂之抱一。令心廓徹平靜,始曰有為,此名至心,乃大道也。摶氣致柔,便是用心、用心,如嬰兒之偶然。心如明鑒,四方通達,能無知見乎?

[9]畜(xù):同蓄,哺育。

滌除玄覽[5],能無疵乎?

譯文

明白四達,能無知[8]乎?

締造萬物卻不據為己有,哺育萬物卻不自恃有功,長成萬物卻不把持主宰。

--王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