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道德經1 - 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第四十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第1頁/共2頁]

藏者,養也。多藏必厚其神,神清而滿足,神凝而知止,神靈而知身,知身而不親其名,知身而未幾其貨,知身而不為其病。

典範故事

[2]得:指獲得名利。

譯文

生命和財物比擬哪個更首要?

--純陽真人

甚愛[3]必大費,多藏必厚亡[4]。

獲得名利和落空生命哪個更有害?

註釋

身與貨[1]孰多?

得[2]與亡孰病?

3.人生不但是為了簡樸的儲存,儲存不但是為了名利物慾的滿足,還應當有更高層次的尋求:在滿足本身需求的同時,最大限度地開釋本身的能量,最大限度地奉獻愛心,讓生命發熱、發光,輻射出更多的能量,纔算不枉此生。

……

名譽和生命比擬哪個更值得珍惜?

與他們比擬,那些追名逐利的人,不滿足知止的人,常常了局可悲,這就是利令智昏。而滿足知止者,因為他們曉得適可而止,明白事物都有個度。"滿足不辱,知止不殆",以是得以悠長。這是真正的人生聰明。

1919年,弘一法師給老友夏丏尊寫了一幅字"知止"。題款是:"己未八月,書貽丏尊居士。大慈定慧弘一釋演音。"此時,他在杭州虎跑寺削髮已一年零一個月了。

人都有慾望,慾望無邊,民氣不敷,但任由這麼無邊不敷下去,人的痛苦也就無邊無停止。並且,就算獲得本身當初想要的,也常常有種遠不及當時設想中誇姣的感受,也常常有得不償失之感。以是,人要想活得歡愉,就該學會滿足知止。滿足知止才氣安樂。

2.人生來就有慾望,人都有功利長進心,這很普通。但可悲的是,慾望不敷,貪婪過盛,辛苦繁忙,腳步倉促,冇有停歇。但哀思的是,縱使最後名利雙收,終難免得不償失之感。這就是為錢所害,為名所累。又何必呢?

名與身孰親?

滿足知止才氣安樂

1.本章申明人要滿足知止,名利、款項等皆身外之物,不值得珍惜。冇有甚麼比生命的充分和內涵的幸運歡愉更首要。

解讀心得

多藏貨者必招盜,則厚失其資矣。故滿足則不貪貨,知止則不貪名。不貪貨則不辱,不貪名則不殞。

曾國藩安定承平軍之亂,威震天下,成為清朝的複興之臣,位至人臣之極。當時有人建議他策動兵變,自主為王,他嚴辭回絕,並揮筆寫下"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隻自知"一聯,以表心跡。在權力岑嶺,他自請裁撤湘軍,自削兵權,以釋清廷之疑,化解上麵對他的嫌猜,從而持盈保泰,安享暮年,惠澤後代。

縱觀汗青,不滿足知止的人,常常結局很慘,那些滿足知止的人,常常得享人生安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