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與廟[第1頁/共3頁]

再說和尚。現在和尚成了通用名詞,泛指削髮人。實在佛門內裡,和尚是個非常高貴的稱呼。一個寺院的主持,或者是一方的道場的主講人,才稱為和尚。再說合什,合什是佛門一個禮節,它是代表把狼籍的心機收束住。我們平時十指是伸開的,現在把它合攏在一起,這就是代表集合,代表定。定是佛法修行的核心,以是這個禮節有很深的寄意在。就彷彿基督徒劃十字,也有它的寄意。佛門一舉一動,都有它的寄意,但這內裡冇有奧秘和科學。

“廟”的汗青比“寺”更加悠長,因為它是中國人供祭祖宗神位的屋舍,故又稱為“宗廟”。《禮祀·祭法》中說:“天子至士,皆有宗廟”、“天子七廟,卿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在當代,“太廟”是帝王的祖廟,其他凡有官爵的人,也可按製建立“家廟”。漢朝今後,廟逐步成為祭奠中國的統統聖賢、神靈的處所,如孔廟、武侯廟、關帝廟、嶽王廟、龍王廟、孟薑女廟、屈原廟、媽祖廟、山神廟、地盤廟、城隍廟等。中國當代,差未幾每一座城池都有一個城隍廟,而廟中所建“屍主”,大多有姓名可查,如上海城隍廟的“屍主”為元末明初的“東海名流”秦裕伯,昆明城隍廟(舊址在今“五一電影院”)的“屍主”為明朝大忠臣於謙。彆的,皇宮的前殿也稱為廟,以是朝廷也稱為“廟堂”、“廟廊”。如宋朝聞名文學家範仲淹就馳名句:“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觀”在《釋名》中說:“觀者,於上張望也”。觀就是當代天文學家察看星象的“天文察看台”。史載漢武帝在甘泉造“延壽觀”,今後,建“觀”迎仙蔚然成風。據傳,最早住進皇家“觀”中的羽士是漢朝的汪仲都。他因治豪傑元帝惡疾而被引進皇宮內的“昆明觀”。今後,玄門徒感激皇恩,把玄門修建稱之為“觀”。

“寺”的本義是寺人和官吏辦公的處所。《典範釋文》中說:“寺,本亦作侍。寺人,奄人也。”奄即寺人,厥後稱寺人,故“寺”最後的本義是從“侍”這一意義而來的,乃是寺人的意義。《說文》雲:“寺,廷也。”《漢書》注:“凡府廷地點,皆謂之寺。”如漢朝的禦史府,也稱禦史大夫寺,中心一級的常設機構有太常寺、大理寺等。秦漢兩代建立的“三公九卿”製,三公的官署稱為“府”,九卿的官署稱為“寺”,即所謂的“三府九寺”。漢朝,九卿中有“典客”,後又改稱為“大鴻臚”。鴻臚卿的職責是布達皇命、應對來賓,其官署即“鴻臚寺”。東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印度高僧攝摩騰和竺法蘭跟從漢王朝派往西方尋覓神佛的使臣,用白馬馱著佛經和佛像來到了洛陽。這兩位印度和尚被安排到歡迎諸王和本國人的鴻臚寺居住。第二年,漢明帝命令在洛陽城雍門西麵,按天竺僧伽藍摩(該梵語的意義是“僧眾所住的園林”)款式為這兩位印度和尚製作了一些房屋,這些房屋遵循當時的風俗,也被東漢王朝稱為“寺”。因為寺內的經籍是用白馬馱來的,朝廷便將其定名為“白馬寺”。如許,洛陽的白馬寺就成為中國的第一座梵刹。隋唐今後,寺作為官署的稱呼越來越少,而逐步演變成中國佛教修建的公用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