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勇銳[第1頁/共3頁]
呂素一向嬉皮笑容地說,比及本身退伍了,能拿到銀八兩、絹五匹,到時候一併把積欠還清。
高陽關那邊的潰兵首級蕭好胡,夙來熱中宦途。他將郭寧當作了與自家爭奪批示使職務的敵手,對郭寧的馳驅聯絡非常不滿。
徒單航很有壯誌,固然身處安州這個戔戔支郡,卻想要藉著自家的氣力,謀取保州順天軍節度使的職位,故而儘力彙集散兵遊勇,覺得憑依。
而故裡在界壕以北的屯戍軍士卒們就費事了。他們的故鄉早已化作丘墟,群眾百不存一,就算有活人,絕大多數也都被蒙前人遷徙到了草原。
其首級,則是占有在高陽關一帶的原屯戍軍百戶,契丹人蕭好胡。
高克忠是上京臨潢府的渤海人,暮年科舉不中,以傳授鄉學為業。厥後被簽入軍中,展轉至宣德州。
這老墨客中箭今後一時未死,掙紮了好一會兒,才遭人揮刀砍殺。他胸腹間被砍了好幾刀,現出龐大的豁口。腸肺都流淌在外,收回狠惡的腥臭氣,清算起來很費事。
這柄鐵骨朵,原是郭寧的親信部下姚師兒所用。姚師兒體力過人,擅使鐵矛、鐵骨朵和流星錘等兵器。暮年在界壕以北廝殺時,他幾次救過郭寧的性命。
郭寧探手疇昔,替他把雙眼闔上。
可他雖有膽勇,卻明顯完善洞察民氣的本領,成果便捲入了莫名其妙的爭端中。
兩個月前又傳來動靜說,打退了蒙古軍。遵循朝廷的說法,固然元帥左都監奧屯襄所部小挫,但左副元帥兼西京留守抹撚儘忠據城而戰,擊退蒙古軍,並使成吉思汗本人受傷。
士卒們無家可歸,便零渙散衍在河北北部涿、易諸州。有的落草為寇,有的被處所權勢招攬,混口飯吃,等候著朝廷募兵。
因為正軍的報酬比阿裡喜高很多,他常常向郭寧乞貸。
野狐嶺大戰的失利,使得金國朝廷所能變更的核心武力蒙受重創。設備完美的屯戍軍卒數十萬和野戰精銳數萬一朝喪儘。
最後一人,是年紀最小的呂素。
在烏沙堡的時候,郭寧是正軍,呂素是他的阿裡喜,也就是甲士的副從。呂素長輩早亡,家中有一個姐姐、一個幼弟要贍養,每年春荒都很難過。
這個動靜使潰兵們稍稍放心。
那徒單航本在朝中任吏部侍郎,乃是金國聞名的顯赫家屬後輩。傳聞其父為駙馬、樞密使,其長姊乃是當今的皇後,而族人多有出任元帥、平章等要職的。
郭寧把箭矢一一抽出,挑了幾支好的,洗去血跡,放進箭囊。
因為姚師兒的脾氣剛勇尚氣,好鬥嗜殺,格外遭人顧忌。在仇敵偷襲的時候,他是第一個遭亂箭攢射的,屍身上密密麻麻插了十幾支箭,就像一隻死去的刺蝟。
下一個是高克忠。
然後,他找了件略微潔淨的袍服,把姚師兒的屍身裹著,將之拖進水池邊剛挖好的坑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