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勇銳[第1頁/共3頁]
高陽關那邊的潰兵首級蕭好胡,夙來熱中宦途。他將郭寧當作了與自家爭奪批示使職務的敵手,對郭寧的馳驅聯絡非常不滿。
為此,徒單航特地新設了一個批示使司,騰出五百人的員額,並將批示使、軍使、什將、承局、押官等職位儘數拿出來,招引勇銳之士。
可他雖有膽勇,卻明顯完善洞察民氣的本領,成果便捲入了莫名其妙的爭端中。
兩個月前又傳來動靜說,打退了蒙古軍。遵循朝廷的說法,固然元帥左都監奧屯襄所部小挫,但左副元帥兼西京留守抹撚儘忠據城而戰,擊退蒙古軍,並使成吉思汗本人受傷。
呂素胸前的衣衿敞開著,有個小小的撥浪鼓將要掉出來。郭寧稍稍躊躇了一下,慎重地收起這個撥浪鼓,接著,開端往堆疊的屍身上覆土。
郭寧在泥水間深一腳,淺一腳,走得不快。饒是如此,腳下的泥水也不免被翻滾起來,披收回特有的腐臭氣味,令人呼吸不暢。
然後,他找了件略微潔淨的袍服,把姚師兒的屍身裹著,將之拖進水池邊剛挖好的坑裡。
那三人,郭寧都熟諳的。他們的身份與郭寧等人一樣,也是從界壕以外退入河北的散兵遊勇。
那徒單航本在朝中任吏部侍郎,乃是金國聞名的顯赫家屬後輩。傳聞其父為駙馬、樞密使,其長姊乃是當今的皇後,而族人多有出任元帥、平章等要職的。
眼看著朝廷重整旗鼓,從各地征發的雄師一股股地不竭北上,威勢垂垂規複,潰兵們流散了好久,這時候總得想想結局。遂有野心勃勃之人、好勇鬥狠之徒、凶險狡猾之輩乘勢而起,藉此良機爭奪權位。
比如安肅州這邊群聚的潰兵,比來遍及獲得新任安州刺史徒單航的招引。
花了小半個時候,他勉強攏起了一個土堆。
呂素一向嬉皮笑容地說,比及本身退伍了,能拿到銀八兩、絹五匹,到時候一併把積欠還清。
野狐嶺大戰的失利,使得金國朝廷所能變更的核心武力蒙受重創。設備完美的屯戍軍卒數十萬和野戰精銳數萬一朝喪儘。
蕭好胡的行事何故如此暴虐,本來的郭寧完整冇有預感到。但現在的郭寧,很輕易就把首尾想得清楚。
火伴和仇敵的屍身還在。
下一個是高克忠。
郭寧頗具報國之心,對重整兵力很感興趣。前些日子,他一向來往馳驅,試圖糾合人手投奔安州。
得益於這一場勝利,朝廷總算不足裕重整北方防地。道家頒下敕令,要河北各處都收攏軍馬,連續差生機線。
因為姚師兒的脾氣剛勇尚氣,好鬥嗜殺,格外遭人顧忌。在仇敵偷襲的時候,他是第一個遭亂箭攢射的,屍身上密密麻麻插了十幾支箭,就像一隻死去的刺蝟。
幸虧剛纔的廝殺場,還是保持原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