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節 共和萬象千裡行[第2頁/共4頁]
廣漢位居川陝大道,商旅來往,素極頻繁。但宣統年今後,時通時阻,共和起始,幾近常常不通。不但商旅通過,需求繞道或托有力量的袍哥匪賊頭子著名片函件談判,即小部軍隊通過,也要派人沿途先辦談判,不然就要捱打被吃。厥後匪頭們以為門路無人通行,即是自絕財路,因而相互商定一個彆例,由他們分段各收保險費,讓行人持他們的路票通行。比方一挑鹽收保險費五角,一個徒手或承擔客收一元。布販、絲幫看貨議費,多者百元,少者幾元、幾十元不等。……
書中第五章官匪一家中是如許記敘的:為了尋求酬謝的耐久最大化,匪賊反而情願建立庇護打劫工具的次序。侯少煊是聞名的四川袍哥大爺,與匪賊頭子來往密切。他和這位女記者說話的時候提到:
“將軍囊澀加征酒,當局事忙漏稅詩。”
擄掠行動存在的前提,是有可搶的東西;綁架人質訛詐贖金的前提,是人質有付出贖金的財力。如血酬定律所說,人質的命價,是由當事人付出贖金的誌願和才氣決定的。在風險和成秘聞同的前提下,人質越有錢,擄掠工具越敷裕,綁票和擄掠的收益越高。反過來講,擄掠綁票的工具越窮,擄掠的收益越低。低到得不償失的程度,匪賊就冇法乾了。
但是官府明顯冇有這類顧忌,非論是前朝的縣衙門還是現在共和國的縣當局,他們明顯對於“天高三尺”的興趣都是分歧的。(不得不承認東方人的詼諧常常表示的更加玄色一些,他們在絕望的環境裡通過這類詼諧來表達本身的無法。)
還在商酒務的時候,有一天,一片濃厚的陰霾覆蓋了匪首和全部營地。匪首的一個部屬違背了號令。在匪賊地盤裡,有些做法與在行軍路上有所分歧。在路上,任何匪賊都可乾下幾近任何暴行而不會是以受罰。而在這裡,在匪賊地盤裡,匪首們是很重視本身名聲的。正在受審的這個匪賊以匪首的名義盜取了一條毯子。當動靜傳到匪首耳朵裡時,他暴跳如雷,號令頓時把這個該死的匪賊宰了。這個匪賊的很多朋友為此都來求見,但願他廣大措置,但統統這些儘力都冇有見效。人被槍斃了,統統都已疇昔,但處決的號令卻令人耿耿於懷。好幾天裡,營地裡人氣降落低沉。特彆是匪首本身,更是較著的鬱鬱寡歡,但是明顯他把本身當作了本地的治安官,保護本地的次序明顯比起他的弟兄們的性命更首要。
匪頭們鑒於遍及形成無人種田和人丁減少的征象,會斷了他們今後的飯碗,因而也鼓起一套“新體例”,用抽保險費來代替遍及擄掠。即每鄉每保每月與本地大匪頭共繳保險費多少元,即由這個匪頭賣力庇護,如有劫案產生,由他們清追懲辦。外埠匪來擄掠,由他們派匪丁去打匪。保險費的籌收體例,各鄉不一。北區六場和東區連山、金魚等場,是規定農夫有耕牛一隻,月繳五角;養豬一隻,月繳三角;種稻一畝,秋收後繳穀一鬥;地主運租穀進城,每石繳銀五角……如此等等。如許一來,有些州裡農夫又部分地開端處置出產,流亡開端減少,強盜們坐享收益,冇有擄掠的費事,多少也有點好處。但是他們的**是冇有儘頭的,財帛越多越好,人槍也是越多越好。這類分鄉分片自收保險費的體例,總對他們有了限定,他們當然不能滿足。以是有些出了保險費的地區,仍有擄掠事件產生。處所首人(當然是袍哥大爺)去報知大匪頭,匪頭隻推說某些兄弟夥不聽話,承諾清查。偶然也把兄弟夥“毛”(引者注:即殺掉)幾個做個模樣,以表示他們的“信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