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第2頁/共4頁]
畢士安看著他,緩緩隧道:“你必須附議。你可曉得,軍中已經有人傳言,說你寇準挾主邀功,企圖久掌兵權,以是不允和議!”
畢士安遞給他一疊的卷宗,道:“寇準,你先看看這個吧!”
畢士安閉目養息半晌,睜眼道:“寇準,我力主和議,除我朝環境和遼國環境均是到了應當媾和的時候,另有第三點……”
劉娥沿途看著百姓的喝彩,她的感受比真宗更深。自從隨真宗出征以來,沿途所見的赤地千裡,沿途所見的百姓避禍,不時令她想起昔年的蜀道避禍之情。她想到王小波、李順等人,想到百年交戰,本日終究有了一個結束了,心中感慨萬千:“官家,前人雲:‘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話從古到今,有多少為君者都是掛在嘴邊,真要放下本身的謙浮名而能做到,能有幾人!臣妾幼年受離亂之苦,於此深有體味,百姓能夠安居樂業,真是賽過任何大要上的豐功偉業!”
遼人北撤,真宗亦派出使臣,到受戰役侵害的各州,安撫流民,開倉放糧,埋葬骸骨,促進稼穡等。
畢士安在上報時,以決不成動用現有的支出,請真宗按最保守估計為每年榷場支出所能獲得的一百萬貫作為構和底線。
黃河以北的這塊地盤,自唐末以來一百多年,就從未停止過爭戰。便是中原定鼎以後,黃河以南的百姓已經獲得安居樂業,而這裡卻仍然是受烽火侵害,流浪失所,家破人亡。 先是後晉占有此地,然後是遼太祖南侵,而後又為北漢所占有。後周世宗柴榮攻遼,得回了關南之地。宋太祖三次北伐,滅了北漢得一勝戰,高梁河之戰、雍熙之戰倒是兩敗。而後遼國抨擊,年年舉兵擾亂。固然是兩邦交兵,互有勝負,卻恰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邊疆百姓子不識父,妻不見夫,或因戰亂遭劫倒斃路邊無人收屍,或因兩國相互抨擊被擄埋骨異國,或因被臨時征兵抓伕血濺疆場……多不堪數。
因引寇準固然心有迷惑,卻還是忍了下去,跟著畢士安進了他的營帳。
畢士安年紀已老,走了這幾步便有些喘氣,寇準忙扶他坐下,才道:“老相爺,您現在能夠說了吧!”
媾和勝利,大赦天下。朝廷收瘞戰歿遺骸之餘,也同時停太宗當年為北伐所增一的江南榷酤錢,及罷官方飛挽。宋遼互市後,停止榷場貿易,每年給遼國的歲幣,皆從榷場歲得之息。而後宋遼不加兵者一百二十年。
澶淵之盟簽訂後,遼軍撤出已占據的十餘座城池,退至雁門關外,兩國罷戰。
真宗點了點頭,遼軍雖撤,他亦是不忙著回京,意欲多巡查邊關。不料京中急報傳來,留守京中的雍王元份俄然沉痾不起。真宗大驚,因車駕到京,還需數日,因恐京中無人,立即派了參知政事王旦快馬回京,權任東京留守,暫主持大局。這邊立即傳旨,籌辦車駕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