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卷青州之鵬 第48節伴君如伴虎[第1頁/共5頁]
“天子?”曹操冇推測荀攸會俄然提起現年隻要十六歲的天子劉協。但曹操亦是多智謀之輩,隻要略加提點,他當即就能遐想到題目的關頭。冇,與袁紹目前劍拔弩張的乾係,都是劉協的任命所引出的。想到這裡,生性多疑的曹操當即扭頭向荀彧問道,“文若,天子除了袁紹,還與其他哪家諸侯有聯絡?”
對於袁紹的反應,曹操既感覺委曲,又感覺不安。委曲的是,任命他曹操為大將軍的是天子,任命袁紹為太尉的也是天子。又不是他曹操無聊到在氣力不濟的環境下,硬要在官銜上壓過袁紹一頭。不安的是,曹操非常體味袁紹的脾氣。這位“老友”在麵子題目上,向來不講事理。這一次的事估計袁紹不會等閒地善罷甘休。
入夜時分,年僅二十一歲的孫策手持袁術送來的手劄,低聲沉吟著這句早已在中原傳播甚廣的讖文。而在他身後端坐著的兩其中年文士亦是一副苦衷重重的模樣。此時,卻聽此中一名留著三縷長鬚的文士蹙眉歎道,“素聞袁術對此讖文非常上心。以為‘代漢者當途高’中的‘途’暗合其名‘術’與其字‘公路’。且其一向以來都自稱袁氏先人出於春秋期間的陳國,是舜的後嗣,舜是土德,黃色;漢是火德,紅色;以黃代赤,是五交運轉挨次。現在其又用此讖文來摸索主公口風。看來袁術篡位之心已不成竄改也。”
“子綱的意義是要策離開袁術?然在外人看來袁術對策有恩,且策眼下又是其名義上的部將。倘若策離袁術而去,乃至與其兵刃相向,會否被人以為是呂布之流。”孫策皺眉問道。
而曹操經荀彧如此一點撥,頓時豁然開暢地撫掌大笑道,“若非文若提點,孤幾乎利令智昏也。好就讓袁術蹦躂去。其越明目張膽籌措稱帝,就越失揚州民氣,屆時孤領兵南下定能殺他小我仰馬翻”
孫策被對方如此一問,不由同在場的另一個文士對了一下眼神。而這個文士恰是孫策的三叔孫靜。話說,孫靜雖不如其兄孫堅武勇,倒是個多智之人。其暮年曾糾合鄉曲及宗室五六百人跟隨孫堅發難,也有必然的作戰經曆。是以孫策此番在擊敗劉繇,安定諸縣以後,便遣人將這位住在四周的三叔請來商討大事。而孫策現在之以是會用眼神同三叔交換,是因為玉璽乃是孫家的一大奧妙。
本來當初孫策之父孫堅發兵付伐董卓,其在攻入洛陽以後,偶然間在皇宮的一口井內打撈出了傳國玉璽。據殘留的宮中內侍所言,此乃當初張讓等反叛,挾製天子出走時,由掌璽人投到井中。但是孫堅在獲得玉璽以後,卻並冇有將其上交給天子,乃至對外都不承認撿到玉璽之事,而是將玉璽私藏了起來。以後孫堅在征討荊州之時,被黃祖部將用暗箭射殺。當時隻要十七歲的孫策將孫堅的棺木運回,葬於曲阿縣。事畢,孫策渡江,居留在江都,籠絡豪俊之士,待養成羽翼,為父報仇。但是此時早孫堅吞了玉璽的袁術,卻將孫策的母親扣了下來,逼其交出玉璽。無法之下,孫策隻得獻出玉璽調換母親的安然。而他則乾脆投於袁術麾下,借袁術之勢積累氣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