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三六章 全塑汽車?[第2頁/共4頁]
“好了好了,你這個當老闆的,不消這麼存眷詳細工藝方麵的題目,公關能夠找專家,轉頭我讓海濤去找冶金產業部,去找他們的科學技術司,那邊兒專門研製各種新技術新工藝甚麼的,找他們幾個專家來幫手設想個工藝流程甚麼的還是應當冇題目的,並且也是辦理冶金兵工事項的,他們那邊兒藏著掖著的黑技術多著呢,轉頭弄倆冇甚麼保密品級的出來用用,也不是不成以嘛……”
看著賈鴻漸吃驚的神采,郭老爺子笑著科普到:“其實在80年代的時候,是我們國度先鼓起的全塑汽車的觀點,乃至全塑車殼就是我們國度第一個做出來的,當時還讓英國人大吃一驚,還專門跑過來考查呢。這個事情呢實在說白了,用外洋的航空觀點來講,就是複合質料,60年代末吧,外洋就已經把複合質料用到了機艙門等處所,厥後f14戰役機的程度尾翼就用了硼纖維加強的環氧樹脂複合質料,再到厥後的f/a-18,更是把複合質料用到了機翼以及機身上。哪怕就是民用飛機,到了80年代中期,受力較小的部件如起落舵、方向舵、襟副翼等開端利用複合質料製造了。飛機都能用,汽車用不是小意義?最多題目就是現在複合質料很多時候冇體例產業化大出產,像是碳纖維玻璃鋼很多時候還需求手糊。不過手糊的代價也不貴,我估摸了一下,遵循你的要求做微型轎車的話,全套的車殼大抵本錢8000元擺佈吧!如果造的夠多,我們本錢還能夠抬高到7000乃至6000,如果能投入一些資金研收回來半主動或者主動製造的話,那應當壓到5000乃至4000都不成題目……”
賈鴻漸想到的隱患是甚麼?那就是當初日本生長汽車的時候,業界內部曾經總結出來的一個規律――人均gdp和汽車售價的比例應當儘量保持在1:4以上。也就是說一小我一年能締造出來的財產――不是賺到的錢――做多4年就應當能讓他買的起一部市道上最提高的車!當年在1955年日本開端百姓車打算的時候,日本人均gdp比95年的中國還低,隻要300美圓,那光陰元換美圓是360比1,以是人均gdp是十萬八千日元,而當時這個百姓車打算內的要求是開辟一個售價為25萬日元,而本錢在萬日元擺佈的車子。
聽著郭老爺子的話,賈鴻漸還真是有點思惟混亂了――天,找共和國冶金產業方麵頂尖的大能來幫手?乃至是給軍機研討複合質料的那種大能?找他們來研討如何給一個兩三萬元訂價的小破車做玻璃鋼外殼出產線設想?這如何感受像是大炮打蚊子,如何感受像是“拉喬丹來幫本身班級打校內籃球聯賽”一樣的感受呢?彷彿有點陣仗太大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