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張敖與魯元公主(六)[第2頁/共4頁]
“以是,厥後陳王揭杆而起以後,阿父與陳家阿叔便去投奔……他們兩個都不甘心胸抱一身才識,老死於鄉野間。而最後的時候,不過是想著兄弟二人同心合力,謀一場繁華,不必再受那些守門小吏的刻薄罷了。”
相逢相遇,適我願兮……”
張敖與魯元二人乾脆便在如茵碧草間席地坐了下來,靜享清風,間聆鳥語。
“當時候,日子過得頗是貧寒,阿父他們兩個便尋了監門小吏的差事,為了幾錢微薄俸祿,經常會受上官的氣。”
劉樂心下一震,頓時說不出話來。
出了書房,南側不遠處便是大片碧翠菁茂的竹林,幽篁深寂,離披倩鬱,軼雲蔽日,竹林間竟還引了一泓清溪流水,清可漱齒,曲可流觴。
十六歲的少女怔了怔,有些不測埠址頭。
“而後,便成了我家的常客,常常與阿父喝酒對弈,筆墨參議,日子垂垂久了,二人交誼篤深,推心置腹,遂為刎頸之交。”
“這是一張瑟譜。”正將手中那一卷《晏子春秋》放回書架的張敖,抬眼看到她手中的竹簡,微淺笑應道。
恰是孟夏四月,滿庭花木扶疏,而蜂亂蝶喧的芍藥圃旁,立著個約有週歲大小的稚女,冰琢粉雕普通的玉雪可兒,她身上淡霞色的楚錦衣裙卻比那一圃的芍藥花還要惹眼。
張敖死力安靜地說著,卻掩不住眸間的苦笑。
半月以後,趙王宮,書閣。
“嗯,隻是簡樸將彈奏時的指法用些表示的符字錄下來罷了,阿父當時記得非常隨便,而如許記譜的體例在彆處也並不通用,公主之前未見過是道理當中。”他已輕步走了過來,站到了她身畔。
——陳餘?
竹林間時有雀兒清脆鳴囀,聲聲入耳,在這淩晨時分,格外令民氣悅。
“刎頸之交者,雖死不悔也。”
過了好久,張敖方纔掩了那捲譜子,隻溫馨地坐在案前,抬眸看向她:“上回同公主說過,我八歲上,因為秦國朝廷賞格緝捕阿父,因而隻好舉家逃逸。公主約莫也聽過,那一回,阿父的賞格是令媛,而陳家阿叔是五百金……實是磨難兄弟,因而二人便藏匿於陳地,比鄰而居。”
“到厥後,得知阿父未死,他一氣之下,竟又叛了漢王。”
這,也算是當時廣傳天下的一出鬨劇了罷。
張敖身為一國貴爵,這書閣算是常日措置政務的重地,現下但卻供她隨便來去。
那是一架梓木瑟,烏漆素麵,二十五絃,三尾是非不一的檀色嶽山,無紋無飾,樸淨無華卻大氣。
“鼓瑟的樂譜?”她還是頭一回見如許的東西。
“終究,漢王無法,隻得尋了個邊幅與阿父七八分類似的人,砍下首級函於匣中送予了他,這才勝利聚兵。”
張敖淡淡一笑,也不再問,隻撫上了絲絃,右手五指隨便撥了三二下,調好了音,右手重挑,左手吟弦,奏起了前音,而後開端和著和聲悄悄唱著一支曲子——